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目的是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6月10日上午,羅浮山景區開展“文物保護利用與文化自信自強——共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主題活動。東江縱隊紀念館、葛洪博物館、羅浮山管委會志愿者協會聯合舉辦,12名小小志愿者早早來到了東江縱隊紀念館集合。
活動伊始,工作人員按照主題活動要求,從“文物普法知識”到“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來源、發展、內容、意義”等方面,用多個生動形象的文物修復案例詳細介紹了文物保護的方針與原則,講解了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來源和意義,普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認識了不可移動文物與可移動文物的劃分,明白了保護文物是公民義務。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珍貴財富。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正所謂“法者,治之端也”,文物的保護是離不開法治的保駕護航。
活動中,工作人員與學生們互動“我們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學們紛紛舉手搶答,如羅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藝、羅浮山風濕膏藥制作技藝、葛洪傳說、蘇東坡傳說……同學們在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回答問題同時獲得學習文具小禮品。
緊接著,學生們在工作人員引導下,參觀了東江縱隊紀念館、葛洪博物館,通過學習文物保護法及文化遺產保護等知識,加深了對文物的進一步理解。
“老師,這臺印刷機是紅色革命文物,被譽作“鎮館之寶”的舊式印刷機,如今依舊保存完好。它不只是印刷機,更是歷史“記錄者””一名學生如是說。
“老師,沖虛古觀屬于不可移動文物。”
“沒錯,沖虛古觀屬于不可移動文物,2019年10月,沖虛古觀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22年5月,葛洪傳說、蘇東坡傳說等被列入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廣東省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所以同學們要記住這知識點”。
提升文物保護意識,依法履行守護之責。文化遺產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通過讓學生們參與文物保護法的學習,提高了學生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