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上午,羅浮山景區舉辦文化大講堂(第十二講)。活動邀請了華南理工大學廣東旅游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戰略規劃部主管、中級工程師朱亞洲老師授課。
朱亞洲老師以“從地方風景到世界名勝——羅浮山世界級景區之路探索”為主題,詳細闡述了羅浮山從地方風景邁向世界名勝的可行性路徑和戰略方向。他從資源整合、品牌塑造、文化挖掘、旅游體驗提升等多個維度,深入淺出地分析了羅浮山如何在“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的偉大征程中明確目標、堅定步伐,實現華麗轉身。
朱老師指出,羅浮山要從地方風景走向世界名勝,首先需要整合現有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構建一個全方位的旅游生態系統,先立文化、再造景區、文化為魂、旅游為體。羅浮山自古以來是嶺南文化傳播的重要窗口和中心,可通過“文化+生態+健康”的方式深度發展,將其建設成為嶺南文化承載地、生態文明示范地和中醫藥產業引領地,加強世界級大灣區驅動下的名山建設,羅浮山正錨定 “灣區靠山” 的全新定位大步邁進,向著世人矚目的 “世界名勝” 昂首前行。
羅浮山不僅是一座自然風光秀麗的名山,更是一座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寶庫。朱老師強調,要通過講好羅浮山的文化故事,梳理其文化譜系,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標,激活文化動能,構建文化產業。例如,葛洪與羅浮山的相互成就,不僅是中華醫學之本、中國南藥之源,更是嶺南文化的瑰寶。通過挖掘這些獨特的文化元素,羅浮山可以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其獨特魅力。
朱老師提到,羅浮山逐步由仙山向實體化的名山轉變,這一過程也是中原地區對嶺南地區認知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儒道釋匯成羅浮,嶺東雄郡始于羅浮,自然景觀精華所在,復興嶺南“洞天藥市”,傳承創新藥醫文化。在新時代背景下,羅浮山應繼續傳承和發揚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同時結合現代科技手段進行創新,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
為了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游客,羅浮山需要不斷提升旅游體驗的質量。朱老師建議,可以通過引入更多互動性強的旅游項目,如中醫藥文化體驗、傳統手工藝制作、民俗表演等,讓游客在游覽過程中不僅能夠欣賞美景,還能親身參與其中,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此外,還可以開發夜間旅游項目,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增加景區的經濟效益。
一座羅浮山,半部嶺南史。羅浮山不僅是一片美麗的自然景觀,更是嶺南文化的象征。在“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的宏偉藍圖中,羅浮山被賦予了更為重要的使命與擔當。這不僅是對羅浮山自然資源的深度挖掘與整合,更是對其文化內涵的全面梳理與升華。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以此次講座為新的起點,羅浮山景區將把朱老師傳授的知識與理念內化為實際行動,積極投身到羅浮山的建設與發展之中。相信在全體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羅浮山必將在2025年這個新的起點上,向著世界級景區的目標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