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是一株看似尋常卻又極其特別的中草藥。是歷代醫家的寵兒,是文人筆下的??停怨啪捅毁x予了“醫草”、“百草之王”的美譽。艾草,喜溫、濕潤的氣候,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植物。田間荒地、高山低谷,全國各地隨處可見。方興未“艾”,這里的“艾”有雙重含義,一方面表示艾草的發展腳步從未停歇,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中醫藥的發展傳播仍在前進路上。
早在晉代時期,羅浮山的艾草十分出名,環境優美,葛洪和他的妻子鮑姑來到這里隱居,還用艾草為山下的老百姓治病。羅浮山葛洪博物館,以中醫藥文化和葛洪文化為基礎,集中展示他們在醫學養生的貢獻。
館內有一文物叫做陶碾槽,它是用于碾碎中醫藥材,而旁邊這個圓形的東西叫做碾輪,是幫助碾碎這些中醫藥材料的,在艾草曬干之后,它會被放置在這個地方,經過碾碎之后,篩選出粗梗雜質等之類的東西,之后誕生出土黃色的艾絨。
在館內鮑姑園,有一塊非常大的環形屏幕,而上面投影的內容,是當時葛洪和鮑姑在羅浮山采藥的時候的場景。葛洪博物館有六百多件藏品,包括各類的典籍、標本和文物,同時館內還利用動畫、VR、4D電影等技術手段,通過實物和多媒體的體驗方式,讓大家更加直觀地了解中醫藥文化。
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有著獨特的醫療價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地處南端的廣東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由此孕育出眾多珍貴的中藥材。其中,惠州博羅以它現代化的艾草種植技術和獨特的品種——紅腳艾而出名,成為廣東地區最大的艾草種植地。
艾草的多種用途
艾葉洗浴
目前,我國很多地區仍保留著“以艾洗浴”的傳統習俗。艾葉洗浴,一般以新鮮艾草煮水與干艾葉煮水兩種類型為主。艾草的驅寒、除濕、抑菌、消炎的功效,用它泡腳或泡澡可以使人的免疫力明顯提高,特別對于傷風感冒有很好的療效;此外,艾草洗浴能緩解皮膚瘙癢。不少嬰幼兒甚至成人都會因為濕疹等病癥導致皮膚過敏瘙癢,把新鮮的艾草洗干凈,然后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煮開,把艾草取出,將艾草水倒進浴缸泡澡可以緩解癥狀。
制成艾絨/艾條溫灸
一根小小的艾條凝聚著古人無窮的智慧。艾葉曬干搗碎,篩去雜質,做成艾絨,是灸法所用的主要材料,質地柔軟如絨,氣味芳香,適合灸用,可防治疾病。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點燃用艾葉制成的艾炷、艾條為主,熏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散寒等作用,臨床上適用于虛寒證、慢性虛弱性疾病以及風寒濕邪為患等引發的身體不適。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而它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對它的傳承與發展,中醫藥才得以在新時代的今天走遍中國、享譽海外。一株普通的小草,包含著中華民族熾熱的情懷,在幾百年來的代代傳承中,融入到民族的文化肌理中,無論是古老的手工搓制,還是現代化生產,中國人對艾的探索永無止境,中國人對中醫藥的運用和創新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