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集“小公園、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等“四小園”于一體,環境優美,是當地群眾休閑鍛煉的好去處。經常在此活動的群眾發現,近期,這里多了一座以藍綠為主色調的多彩小屋。該小屋的外墻繪有一幅美麗的垃圾分類畫卷,門口寫著“垃圾分類宣教基地”。
(垃圾分類宣教基地)
走進屋內,只見內飾經過精心設計和布置,通過宣傳欄介紹垃圾分類的歷程、分類知識和龍華垃圾分類模式,設有廢物回收實物展示和垃圾分類游戲區,讓垃圾分類寓教于樂。另外,基地內還設有廚余垃圾堆肥處,制作出來的肥料可用于園內有機蔬菜和花草的施肥。值得關注的是,宣教基地還將設立垃圾分類積分兌換商店,村民在參與垃圾分類獲得積分后,可在這里兌換獎品。通過全方位的設計,最終將其打造成一個集休閑、娛樂、垃圾分類宣傳于一體的多功能基地。
據博羅縣市容環境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垃圾分類宣教基地所在地是博羅縣首個垃圾分類“四小園”,位于竹園村周塘小組,垃圾分類宣教基地是該“四小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博羅縣首個垃圾分類“四小園”)
垃圾分類“四小園”由龍華鎮及竹園村的黨員干部精心打造,是黨員模范帶頭、爭當先鋒,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具體體現。垃圾分類“四小園”的創建思路是將垃圾分類和四小園主題元素相結合,把日常的廢舊物料進行再利用,以此新穎獨特方式來建設四小園。記者留意到,該“四小園”的景觀和一些基礎設施由舊物料再利用而成。例如,舊輪胎改造成花盆、秋千,舊手推車改造成大花盆,廢舊塑料瓶改造成花園圍欄。
(垃圾分類文化長廊)
在竹園村,前豐村民小組還有一條垃圾分類文化長廊,通過文字和造型設計形象生動地向群眾展示著垃圾分類知識。據介紹,垃圾分類文化長廊的創建,是基于原有的長廊基礎設施上,合理利用其內部空間,采用各類垃圾的仿真道具和掛飾,再配上瑯瑯上口的分類標語,使人眼前一亮,快速了解和學習到垃圾分類知識。該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關鏡亮說,道具和掛飾生動形象,貼近現實,讓村民在休閑中主動去感受垃圾分類的氛圍。
當天,參加活動的人員先后參觀了垃圾分類宣教基地和垃圾分類文化長廊,實地感受了垃圾分類成效,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參觀完畢后,與會人員共同參加博羅縣龍華鎮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一起推進該鎮的垃圾分類工作。
(博羅縣龍華鎮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會)
會上,龍華鎮相關領導介紹了該鎮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情況。據了解,自啟動城鄉垃圾示范創建工作以來,該鎮開展了示范小區(峰景嘉苑)創建、示范村(竹園村前豐小組、周塘小組)創建、公共機構(主要在鎮政府大院)示范創建、分類宣傳培訓、垃圾分類宣教基地打造、分類收運等工作。截至8月30日,針對示范場所,龍華鎮總共開展4場垃圾分類專題培訓,9場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參與垃圾分類的村民127戶、小區居民150戶,小區和農村入戶宣傳率100%,小區、農村、鎮政府食堂垃圾分類督導426次。
目前,竹園村前豐、周塘小組和峰景嘉苑小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集中分類投放,居民參與積極性高。其中,竹園村兩個小組垃圾分類知曉率達100%,參與率90%以上,準確率80%以上,減量率50%以上。示范場所四類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鎮政府辦公區生活垃圾按四類投放;食堂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開投放、收集,投放準確率較高(90%以上)。
博羅縣市容環境事務中心負責人對龍華鎮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提出建議、意見。會上還對與會人員進行了垃圾分類知識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