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我鎮與市委政法委、團市委、惠州城市職業學院、市青年發展現代農業促進會共建“鄉村振興”青年人才實踐基地揭牌儀式暨人間稻·稻田文化村項目啟動儀式在塘尾村舉行。這是全市首個“鄉村振興”青年人才實踐基地,致力打造全方位創新創業支撐平臺,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市委政法委專職副書記巫遠斌,惠州城市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校長鄧慶寧,團市委副書記、市青年聯合會主席鄔文鈞,博羅縣副縣長潘燕梅,市委政法委專職委員朱云,市委政法委政治處主任謝慶偉以及惠城院部分班子、師生代表,市青農會領導、各地區負責人,惠州市年年豐實業有限公司,團縣委領導共計95人參加了儀式。儀式由鎮黨委書記陳慧芬主持。
儀式首先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鄧惠輝致辭,他介紹了人間稻·稻田文化村項目的基本情況以及該項目的下步規劃。他表示,塘尾村推進生態農業觀光旅游項目開發,促進群眾就業,提高群眾收入,為完成精準脫貧、建設新農村示范村提供有力支撐。
巫遠斌副書記受市委政法委李敏書記的委托代表市委政法委對“鄉村振興”青年人才實踐基地揭牌儀式暨人間稻?稻田文化村項目啟動儀式表示熱烈的祝賀。他認為,塘尾村是市委政法委掛鉤幫扶的省級貧困村,自實施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在市委政法委、博羅縣委、縣政府、麻陂鎮委、鎮政府、村兩委干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塘尾村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戶增收,發展扶貧產業等工作取得明顯的成效。
最后,他希望惠州市青農會、惠州城市職業學院青年師生們投身鄉村、融入村民、振興農業,發揮自身優勢,發揮村民才干,與掛鉤幫扶單位和村兩委會合力推動項目引才,項目用才。在實現自我鍛煉、自我提升的同時,多渠道為扶貧村挖掘、培養人才和青年干部,為強村富民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為促進鄉村振興奉獻青春激情,希望惠州市年年豐實業有限公司和惠州市新埔實業有限公司發揮懂商場善經營的優勢。希望青年師生們用專業知識在鄉村大有所為,將青年人才實踐基地越辦越好,取得豐碩的成果!
鄧慶寧校長表示,惠州城市職業學院助力塘尾村成立第一個“鄉村振興”青年人才實踐基地,是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今年7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持鄉村全面振興,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實現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這五個振興與學校教書育人的目標相一致。他還強調,高等教育要惠及鄉村,惠及學生,培養現代大學生農村情懷,培育更多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潘燕梅副縣長表示,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塘尾村要振奮精神,克服重重困難,主動作為;要高標準、高規格做好鄉村發展規劃;要繼續關心關懷貧困戶的生產生活,爭取早日脫貧。希望惠州城市職業學院團隊智力幫扶助力塘尾村精準脫貧。
塘尾村“鄉村振興”青年人才實踐基地
暨人間稻·稻田文化村項目介紹
人間稻·稻田文化村項目是經過深入分析塘尾村農產品的特點和優勢打造“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模式,確定以水稻和茨菇為主要農產品,組建“博羅縣塘尾村農業合作社”,充分運用惠農政策,把水稻、茨菇種植打造成惠州有品牌、有地位的農業產業。
下來,還將計劃成立村旅游開發公司,開發塘尾村生態農業觀光旅游項目,打造以水稻文化為主題的民宿、餐飲等項目,探索開發斗魚等其他鄉村旅游項目,推動經濟收入實現倍增。成立水稻博物館,重點研究七彩稻田旅游開發、稻田文化與相關延伸產品、工藝品等。建立水稻、茨菇品牌,打造專門銷售電商平臺。惠城院將在塘尾村建立“鄉村振興”學堂,讓塘尾村青年通過學習提高勞動技能,促進就業。引進惠城院專家團隊講授公開課,圍繞“農村電商、農旅結合、鄉村建設”三大領域開展培訓、研究,并搭建上述領域交流、研討、合作的開放平臺。其中包括農村電商、電子商務發展規劃、農特微商培訓、建設特色小鎮、農旅融合發展規劃、美麗鄉村建設等課程。
通過興旺產業,促進群眾就業,提高群眾收入,為完成精準脫貧重要任務、建設新農村示范村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