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的具體實踐,是實施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是整合盤活資源要素的綜合性平臺,是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探索農村土地整治政策的有效途徑。麻陂鎮位于惠州市博羅縣東北部,是粵港澳大灣區東部、深圳都市圈北部邊緣的農業小鎮,存在著土地利用效率低、河流堤岸利用方式粗獷、鎮村風貌不佳和產業低端的問題。
2022年1月,麻陂鎮在博羅縣和麻陂鎮黨委、政府大力推進下,入選廣東省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省級試點(以下簡稱試點)名單。試點圍繞“文農旅融合”主線,以綠色農業為底色、以客家文化為本色、以美麗圩鎮為靚色、以詩畫田園為特色,通過統籌四類整治項目形成兩大精品工程、改善鎮村風貌吸引人才駐留、采用數字化手段整治用地、引入社會資本緩解資金壓力、黨建引領聯動多方參與共5大路徑,將麻陂鎮打造成為“綠色特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灣區東部農文旅融合發展標桿”,破解博羅縣東西部發展不均衡的難題,探索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博羅新模式。
一、“零敲碎打”轉向“化零為整”,精品工程促興旺
轉變單個項目零敲碎打進行的整治模式,試點打包農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治和鄉村生態修復項目,形成“詩畫田園綜合體”和“客家風情景觀帶”兩大精品工程。預計導入的農業產業園、農業公園、田園綜合體、鄉村民宿等新型業態產業收益占整個試點區域產業總產值達20%以上,為培育麻陂鎮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支撐博羅縣東部地區打造“綠色特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和文農旅融合發展示范片區”定位,助力博羅打造博東高鐵新城以及“五谷豐登”鄉村振興示范帶提供有力支持。
二、“高鐵小鎮”聯動“美麗鄉村”,生態宜居引人歸
優化麻陂圩鎮至博羅北站的便捷度和體驗感,快速接軌“高鐵經濟”,吸引優秀人才、龍頭企業進駐。策劃開展羅坑徑水庫5000多畝水生態和環境質量提升行動,對麻陂河、居委支流、紅女水庫等30多公里的河湖堤岸進行碧道建設和水環境改善,在保障生態安全的基礎上擴大綠色服務供給,以良好的生態環境普惠人民?;罨谩褒埼r花”“紅女精神”“客家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打造麻陂專屬文化名片,全面提升圩鎮及全域13個村莊的整體風貌,改變生態和人居環境的粗獷狀態,創造高品質的宜居宜業環境。
三、“數字化”挖掘“新潛能”,雙管齊下穩增收
為進一步提高試點區域土地資源使用精準度、保護并提升耕地使用效率,在農用地方面,試點擬建立數字化生產、管理、監管、服務等平臺,引入無人機巡查等手段,實時監控落實耕地保護,提供智慧服務。此外,通過新增耕地、農田生態化建設等措施,預計超額實現整治區新增耕地要大于原耕地面積5%的整治要求,有效提升耕地連片程度和質量,夯實農業生產規模化、機械化基礎。在建設用地方面,構建出一套評估方法及系統,精準識別整治區域建設用地拆舊復墾潛力,并擬通過“減量增盤”的模式,騰挪建設用地指標用于支持鄉村民宿、集市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融合發展用地項目。農用地整治和建設用地整治雙管齊下,大幅提高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
四、“小資金”撬動“大資本”,項目實施落地穩
為解決財政專項資金投入方式單一分散、激勵導向作用有限、使用效率較低等問題,緩解項目前期資金投入大、周期長的壓力,試點擬通過探索EOD模式、推行以獎代補政策、依托小額信貸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向麻陂集聚,預計專項資金與社會資金投入比例約為1:2.5。試點通過鼓勵經驗豐富、資金充裕的企業參與合作,引入社會資本作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的啟動資金,保障項目平穩落地。同時,優先開展農用地整理,利用產生的耕地提質改造及墾造水田指標收益資金反哺后續整治項目,確保項目持續運行。
五、黨建引領聯動多方參與,共建共治促和諧
麻陂鎮以黨建引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強村固組”工程,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采取“縣-鎮-村三級”聯動模式推進試點工作。政府、企業、專家與村民等多方共同締造,通過調研、座談、公示和宣傳講解等多種形式充分征求民意,激發大眾參與的熱情與活力。在麻陂鎮的各方努力下,啟動“美麗圩鎮”“古韻山溪”“洪洋碧水”三條鄉村振興風貌提升帶建設,推進“美麗圩鎮”建設,謀劃食品加工、鄉村旅游、精品民宿、研學體驗等項目,共促三產融合發展,共享鄉村振興成果。
目前,麻陂鎮試點工作仍在緊鑼密鼓地有序開展。未來,隨著各類全域綜合整治項目逐步落地實施,麻陂鎮將蛻變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農業小鎮,為全省打造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新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