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六米寬的村道拓成以后,走出家門就像是進城了一樣寬敞舒服,這將是我們腳下的‘康莊大道’,更是我們一起向未來的‘康莊大道’!”在村民們的暢想暢談中,春意盎然的三月,石壩鎮象嶺村的村道即將迎來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
△石壩鎮北帝爺橋串起“村村通”路網
“北帝爺橋”,位于石壩鎮象嶺村與烏坭湖村交界處,且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附近,橫跨石壩河,是實現“村村通”的重要交通樞紐,是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連心橋”。為進一步提升該漫水橋泄洪能力及承載能力,石壩鎮經過科學分析研判,計劃實施既有橋梁拆除重建工程。從北帝爺橋通向象嶺大道之間,是一條長約兩百多米的村道,原寬僅有3米左右,且兩側圍墻高高壘起,視線較為局限,短短一段路已是日常通行能避開則避開的“老大難”,如何能與新橋通行后的人流車流配套呢?
“讓一讓我家的地,能拓寬三米多,以前小車和摩托車都要千辛萬苦完成會車,以后兩輛小車都能松松地過啦!我吃點虧,鄰里鄰外享享福。”家住此村道邊的象嶺村儲備干部朱仕文滿是自豪地笑著說起當時決定無償讓地的場景,語氣里沒有一絲猶豫。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說干就干,石壩鎮村有關部門經與朱仕文一家商討決定,于3月初開始施工,截至目前,朱仕文一家已慷慨拆掉一間車庫、一個雜物間及一條圍墻,合計讓出約150平方米,不要一分錢補償款。村民是振興鄉村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作為兩村通行與縮進圩鎮距離的必經之路,原本狹窄的道路可拓寬至6米多,變得開敞、明亮,以后村民往來更方便、更安全。村干部化身“讓地人”,為自己的家鄉讓出一條“幸福路”、讓出一個鄉村振興美麗畫卷的縮影,點贊!
“路通了寬了,心也通了亮了,鄉村振興才能通進村里、通進家里!更何況我還是村委干部,我來起個頭!”朱仕文感慨道。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深入推進,產業欣欣向榮、鄉村美美與共、生活蒸蒸日上、治理井井有條,人們切實感受到鄉村振興帶來的實惠,對鄉村振興的認知也隨之不斷進步。當下,無償讓地成為新潮流,不僅點燃了凝聚人心的“熱忱之火”,更點燃了干群連心的“燎原之火”。
下來,石壩鎮將持續吹響宣傳動員這聲號,拉緊社會治理這根弦,彈奏干群同心這首曲,唱好鄉村振興這臺戲,做到鄉村振興為了人民、鄉村振興依靠人民、鄉村振興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匯聚起實現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加快建設路通民安、財通民富的魅力石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