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石壩立足全鎮林地面積15.5萬畝,森林覆蓋率58.25%等優勢,以“綠”破題,以“建、植、護、增、創”為抓手,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全面落實“綠美廣東·石壩行動”,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更優美,有力提升石壩高質量發展“含綠量”“含金量”。
“植”此青綠,石壩一直在行動。石壩鎮始終堅持黨建引領,鎮村黨組織聯動,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今年已開展多場集中植樹活動,廣泛動員全鎮上下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引領全民參與植綠、補綠、護綠,進一步厚植綠美發展新動能,助力“百縣千鎮萬村工程”開好局、起好步。
周末不停歇,石壩一線忙;合力栽新苗,共繪綠美圖。8月6日上午,石壩鎮組織黨員干部、青年志愿者,動員下轄24個村(社區)“兩委”干部、小組組長、黨員群眾志愿者等共1360多人,在石壩大道、村干道、水塘邊開展義務植樹暨主題黨日活動,分區包片,三五成組,不懼炎夏,熱情高漲,干勁十足,一起鏟土填坑、扶樹正苗,各個環節銜接有序,合力種下桂花樹、紫薇樹、黃花風鈴木等樹苗2110棵,做好“插柳成蔭”文章,切實提升轄區內道路顏值,打造綠美石壩風景線。
▲黨員干部、青年志愿者
此前,我鎮已完成國土綠化面積1533.3畝,種植153330棵樹木;推動社會改造林372畝,種植19350棵樹木。下來,我鎮將以這次植樹造林為契機,繼續開展老國道及高速公路出口路等地“補綠增綠”升級工程,見空“增綠”,見縫“添彩”,親手栽下一棵樹,用心植下一片綠,為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注入“綠色動能”。
▲村組黨員干部、群眾志愿者
▲村組黨員干部、群眾志愿者
聯“綠”串“綠”,撿跑畫出風采線
“大家要知道建設綠美鄉村,既要有體現自然風光的鄉村景觀,也要有體現鄉愁情懷的鄉村文化和宜居宜業的人居環境。”鎮黨委書記黃作林向全鎮發出號召,要讓“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成為行動自覺,營造爭“綠”競美的濃厚氛圍,把各具特色的院景“小星火”,匯聚成美美與共的“大光圈”,讓鄉村的獨特韻味發揮到更大值,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讓農村走上生態美、民風正、村民樂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8月6日上午,石壩鎮組織鎮村黨員干部及志愿者們開展撿跑志愿活動,大家沿著石壩河岸“口袋公園”、村內干道、田間地頭等地跑步前進,邊跑邊搜尋,一處處衛生死角都不放過,沿途的廢紙屑、煙頭、塑料瓶等垃圾被一一“收入囊中”,為石壩綠美生態環境做“撿”法。
一個人帶動一群人,一群人影響一座城。今年來,石壩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牽頭組織30余次撿跑活動、石壩共青團牽頭組織10余次“河小青”“林小青”活動,舉踐行文明新風尚,深植文明理念,充分凝聚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參與綠美生態建設的強大合力。
“進一步把植樹造林、人居環境整治、‘赤膊房’整治、‘非糧化’整治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大力促進鄉村振興發展,促進生態惠民,讓群眾切切實實感受到生態環境改善帶來的福利”黃作林指出,要堅決貫徹落實上級部署要求,聚焦綠美生態建設、農村“赤膊房”美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集中攻堅,一竿子插到底,因地制宜、勤儉節約,推動鎮村盡快綠起來、美起來、凈起來。
連日來,石壩鎮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大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以高標準、嚴要求開展系列“美顏”行動,為農村環境“洗洗臉、化化妝”。結合村情實際和群眾意愿,聚焦“微改造、大提升”,深入實施污水、垃圾、“赤膊房”治理等環境革命,讓鄉村底子更厚里子更好,提升全民生活品質,真正實現綠美生態建設“內外兼修”、提“顏”增“質”。
以“綠”生金,推動從綠美到民旺。下來,石壩鎮將立足高質量發展定位、“百千萬工程”目標,讓綠水青山的生態之美成為發展最亮眼的底色,讓好山好水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源泉動能,爭當打造“綠美廣東·博羅行動”生態建設的“石壩樣板”,讓這方山水創造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