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鎮域概況
地理方位:楊村鎮位于博羅縣東部,東與楊僑鎮、觀音閣鎮相連,南與惠城區蘆洲鎮隔江相望、與泰美鎮接壤,西與柏塘鎮相鄰,北與公莊鎮相接,鎮域面積125平方公里,2002年獲定為省級中心鎮,2020年入選省城鄉融合發展中心鎮試點地區。
交通環境:鎮域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京九鐵路貫穿全鎮并設有全品名貨運站場(2019年升級為全品名辦理貨運站并開通了集裝箱貨運業務,目前正在依托該站場規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樞紐型現代物流產業基地),G205、G220、惠河高速、廣河高速、惠龍高速在鎮內通過、交匯,是博羅東部地區交通樞紐。
區劃人口:轄20個行政村、2個社區、1個林場,有戶籍人口約4.8萬人。
二、經濟情況
2023年實現GDP約20.18億元,同比增長4%;規上工業總產值約22.75億元,同比增長4.4%;規上工業增加值約4.24億元,同比增長2.2%;固定資產投資約17.84億元,同比增長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3618萬元,同比增長182.2%。
三、社會情況
參保情況:2022年,實際參加城鄉居民養老17214人,參保率101.47%,其中60周歲以上已領取待遇8230人,退保人數為84人;城鄉居民養老繳費人數6802人,累計繳費率96%。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繳費人數32523人,完成率99%。
教育服務:有公辦中學一間,民辦學校一間,完小三間,教學點五間,幼兒園三間。其中,楊村中學創辦于1958年,為鄉鎮初級中學,是惠州市一級學校,校園占地面積約165畝,建筑面積約2.2萬平方米,教師107人,學生1409人;榕城中學博東實驗學校創辦于2021年9月,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現有學生3100人,教師174人。學校占地200多畝,建筑面積約9.7萬平方米,建設涵蓋教學樓5棟標準課室118間,課室全部安裝一體化智慧黑板和空調,課室空間配備智能消殺儀。
醫療服務:縣第二人民醫院(楊村鎮中心衛生院)是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急救于一體的綜合性二級醫院、愛嬰醫院、廣東省百家文明衛生院、惠州市文明單位、惠州市庭院綠化先進單位、博羅縣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楊村鎮中心衛生院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積約73畝,醫療業務用戶總建筑面積約5萬平方米,人員編制200人,于2021年升級為博羅縣第二人民醫院,目前在崗人員301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64人。醫院設有普外科、骨科、內兒科、消化內科、婦產科、急診科、五官科、口腔科、門診部、風濕免疫科、中醫科(熱敏灸特色專科)、血液透析科、ICU等臨床科室,住院部設置病床400張。
養老服務:原楊村敬老院位于坑美村,成立于1992年2月,總占地面積約4.5畝,建筑面積340平方米,有18個床位,目前已關停;建有4家長者服務站,分別位于:顯村社區、井水龍村、石灘村、塘角村,其中石灘村長者服務站、塘角村連亞小組長者服務站已關停;顯村社區、井水龍村、竹子園村建成未運營。
四、文化情況
文體活動:常態化開展農村公益電影播放、送戲下鄉等工作;青少年體育運動交流賽,青少年讀書演講比賽及、鄉村體育賽事(包含村級籃球聯賽、廣場舞比賽)、游園活動;公益課堂、暑期各類藝術培訓班等,每年組織運動員參加縣里舉辦的青少年錦標賽、縣級運動會等。
文化服務中心:為分站式建設,一是老人活動中心,二是黨群服務中心,日常辦公時間及交叉時間開放。
旅游資源:擁有中國傳統村落井水龍村,省級文保單位井水龍村通奉第,縣級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大嶺下大石橋、朱云記當鋪舊址、李村村下橋頭橋、上車張氏圍龍屋,旅游度假村高標生態度假園,在埔連村五斗種小組發掘出戰國至西漢墓葬28座,其中商墓1座、戰國墓2座、西漢墓13座、宋墓4座、明清墓8座。
土特產品:呂氏蔬菜、東江益生菌米、新天地柑桔、三紅蜜柚。
五、生態文明情況
土地資源:鎮域面積1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約3.68萬畝。
森林資源:森林面積約7萬畝,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1.8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48.21%;在冊古樹名木119株,其中一級古樹1株、二級古樹2株、三級古樹116株。
水利資源:有中、小(I)、小(Ⅱ)型水庫13個,山塘24個,流域內河流11條(總長66.536km),水閘33座,陂頭37座。
人居環境:圩鎮為市級美麗圩鎮,通過省級衛生鎮技術評估,所有行政村達到省定干凈整潔村標準,80%行政村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省級衛生村、市級生態村實現全鎮全覆蓋。
污水處理:建有污水處理廠2個,分別為楊村鎮生活污水處理廠以及楊村鎮金楊片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建有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共有74座,人工濕地24座,一體化設施11座,厭氧池39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