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肺炎帶來的焦慮感,我們應該怎樣應對?日前,廣東省心理健康協會心理危機干預專業委員會顧問、惠州名醫、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駱煥榮為市民開出“藥方”。
勇于面對并接納自己的情緒
駱煥榮表示,首先要學會面對自己的情緒,并接納自己的情緒。他解釋說,大家因擔心新冠肺炎危及自己或親人的生命健康,因此產生恐懼焦慮的情緒,這其中的“未知”和“失控”最為可怕。未知、失控的情景讓人坐立難安,因此人們此時會做出一些行為,以盡快脫離這種不確定、不舒服的感覺。
“其實,說出自己內心的恐懼,是很好的接納、認識和應對恐懼的方法。”駱煥榮表示,可嘗試與親人朋友談談自己的恐懼,可能會發現別人也有恐懼心理,我們并不孤單,恐懼并不可恥;一起相互討論恐懼,能幫助大家更好地認清恐懼,知道恐懼的背后是什么,減少因“未知”而帶來的恐懼感;要勇于承認自己的恐懼,通過身邊人的安慰和支持緩解恐懼感,并分擔心理壓力。
分散注意力舒緩精神壓力
駱煥榮表示,要做好基本防護措施,照顧好自己和家人,將有助于緩解恐懼和焦慮的情緒。
可通過官方權威渠道了解真實的疫情狀況,根據權威部門發布的防控指引進行防護。提高預見力,對可能發生的各種變故做充分的思想準備,以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及對恐懼的免疫力。
要避免信息過載帶來的恐慌感。控制每天接收與疫情相關信息的度與量,睡前不宜過分關注相關信息,避免影響睡眠質量,只關注必要的權威信息,不傳謠、不信謠。
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堅持科學合理運動,尋找興趣愛好。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舒緩精神壓力,聽音樂、看電視娛樂節目等,都可有效減輕憂慮感。
不責備“過去”,不恐懼“未來”,活在“當下”,珍惜愛護眼前人。應特別關注老人、小孩和孕婦的身心狀態,多在家陪伴家人。自己或家人如有不適,應及時就醫。
長時間恐懼焦慮應及時就醫
駱煥榮提醒說,如果自己或身邊人有以下感受或狀況,并持續2周以上,建議到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心理科及時就醫:對某些客體或處境有強烈的恐懼,恐懼的程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稱;出現反復或持續的回避行為,例如回避外出、人際交往或某些情境;睡眠障礙;個人感受到痛苦而無法自行調節;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影響;明知恐懼是過分的、不合理的、不必要的,但仍無法控制;情緒低落,失去興趣愛好;反復出現各種軀體不適;自我評價低、沒有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