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古韻 謝文山 攝
嶺南古邑博羅
《惠州府志》(明崇禎版)稱其“形勝甲諸邑”,意思是在周邊的許多縣市中,博羅勝景是最好的,“明清博羅八景”與“羊城八景”齊名,一度譽播南粵,廣為知曉。
在明清八景的基礎上,近年來,博羅在全社會組織開展“博羅新八景”評選活動。現如今,博羅新八景成為了博羅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的一張亮麗名片。而明清八景的記憶傳承卻迫在眉睫,專家奔走宣傳,希望重現“明清八景”,與“新八景”共同助力博羅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
象山積翠 鄧東方 攝
不知八景 深藏于居民休閑娛樂場所
根據《惠州府志》記載,明清八景分別為:浮碇朝曦、榕溪夜月、佛跡湯泉、羅浮仙境、獅嶺驪珠、象山積翠、石鼓農耕、龍堤樵唱。單聽名字,眾多博羅街坊都搖搖頭,一臉疑惑。聽記者介紹后,上年紀的老人方感熟悉,但也很少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明清八景第一景“浮碇朝曦”,其所在位置為今博羅古城東側的葫蘆嶺公園。近日,記者來到公園一探究竟。從公園門口一路走進去,隨處可看到居民休閑散步,園內有多處歷史和人文景觀,四周植被茂密,景色宜人。
“‘浮碇朝曦’就是在葫蘆嶺看日出啊,那我可熟了!”正在葫蘆嶺山徑散步的李大爺繪聲繪色地說道,在旭日初升之際,站在山嶺,就可以看見一輪朝陽徐徐升起,東江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淡淡的紅光,就像一條金龍游弋在博羅大地。一江兩岸,朝霞滿天。“日落跟日出一樣壯觀,但現在山嶺上大樹過于茂密,稍微擋住了部分視線。”李大爺遺憾地說。
“在博羅縣城觀看日出,葫蘆嶺絕對是最佳去處!”博羅縣文史專家、縣政協文史委副主任鄔榕添說。舊時民謠傳:“惠州游西湖,博羅?葫蘆。”“?”是客家方言,也就是游玩的意思。可見,葫蘆嶺與西湖一樣,都是當地的旅游名勝。別看葫蘆嶺這座山丘不大,卻見證了博羅的悠久歷史和發展變遷,鐵拐李傳說、貝丘遺址等歷史故事口口相傳。
浮碇朝曦 博羅縣委宣傳部 供圖
在葫蘆嶺不遠處,小東門外金銀湖畔邊,每天傍晚附近居民都會相聚此地,跳起歡快的廣場舞。但鮮為人知的是,這里是明清八景之一的“龍堤樵唱”所在地。原先,在金銀湖畔筑有隨龍堤,古時羅陽居民多以柴草為燃料,每至傍晚黃昏的時候,砍柴割草的居民回城,山歌不時在龍堤回響。
現龍堤歌聲不再唱響,取而代之的是博羅文明實踐的歡歌熱舞。記者看到,原龍堤已被毀,后在遺址上修建了現在的江東堤。“曾經這片種農田,施肥澆菜時,也會哼唱幾句山歌。”生活了幾十年的居民李奶奶說,隨著周邊環境越來越好,休閑設施日漸完善,附近老人習慣茶余飯后在這聊天、唱歌跳舞。
銷聲匿跡 眾多神奇傳說讓人津津樂道
“浮碇朝曦”“龍堤樵唱”數百年來繼續發揮惠民利民作用,帶給博羅人無數美好記憶。但有的八景卻因時代變化,已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令人惋惜,如“榕溪夜月”。
“榕溪夜月”的由來與博羅縣城的古稱息息相關。原先,博羅縣城叫做榕城,這是因為千百年來,城中古榕眾多,大溪小瀝兩邊也長滿了千年碧綠、經冬也不落葉的榕樹。鄔榕添回憶道,現博羅縣城解放西路處(犁頭咀一帶),在舊時溪的兩側有眾多百年榕樹,時間最長的有四五百年歷史。居民飯后喜在樹蔭下品茶賞月,一覽東江夜色。但由于社會發展和城市擴容,老榕樹所剩無幾,“榕溪夜月”盛景逐漸消逝。
浮碇朝曦 林波 攝
同樣令人惋惜的,還有已經消失了的“石鼓農耕”。在博羅縣城西五里的石鼓嶺,傳說嶺上有一塊渾圓的巨石,周圍都是參差不一的小石。每年春耕的時候,人們任意拾起一塊小石敲擊那塊巨石,竟會發出低沉的“咚咚咚”的擂鼓聲,似乎在催促農民開始春耕。
如今,山上巨石仍在,但中間已裂開一條縫。通過敲擊提醒春耕的方式也早已不合時宜,“石鼓農耕”退出歷史舞臺。
明清八景或多或少都伴有神奇的傳說,“獅嶺驪珠”則象征著博羅縣的文運。獅嶺,就是黃甲峰,是原博羅中學門前東江河對岸群山中的那座形如奶頭的山嶺。清代《博羅縣志》記載:“邑人以其巖際有光,占驗科第,故名。”
傳說,每次博羅科考放榜前夕,獅嶺上就有驪光如珠光放出。每次放出的珠數與本期中舉的人數剛好相同,十分靈驗。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博羅知縣經彥采在浮碇崗(即葫蘆嶺)的西南麓建了一座七層的文昌寶塔。在文昌塔第三層的塔門上懸掛著“瑞應驪光”四個大字,還在浮碇崗南麓建了一座望驪亭。
從此,每當大比之年,人們都會云集葫蘆嶺下,當權者則踏上七層文昌塔,隔江眺望東江南邊的黃甲嶺有沒有或者有多少個驪光之珠升起來。
奇景雖未再現,但靈運卻一直長存。“老博中(博羅中學)是風水寶地啊,這片區文運一直很昌勝,涌現出眾多優秀學子。”附近老居民至今認為博羅文運昌盛,應該是得獅嶺山神庇佑。
如今的葫蘆嶺公園 林波 攝
盛名遠播 壯美山水引古今游客如潮
值得欣喜的是,隨著歷史變遷,有的八景依然折射出嶺南古邑的燦爛光輝和沉厚的文化底蘊,勝景更加絢麗多姿,如羅浮仙境、象山積翠,每年吸引游客無數。
“羅浮仙境是博羅八景之首,是最為經典的博羅八景之一!”鄔榕添介紹,被司馬遷譽為“百越群山之祖”的羅浮山,以山勢雄偉壯觀、植被繁茂常綠、林木高大森古、神仙洞府超凡脫俗的特色吸引古今無數的名仙名人和游客登山攬勝,遠離喧囂,放松身心。
歷代大詩人,如唐代李白、杜甫,宋代蘇東坡、楊萬里等等,都為羅浮留下了無數的贊頌詩篇。特別是杜甫、李白,兩位詩人一生都沒有到過羅浮,但從他們的詩篇中都可以感受到他們對羅浮仙境的情結以及終未成行的遺憾。
羅浮仙境 黃森靈 攝
杜甫這樣吐露他的惋惜:“葛仙與許靖,避世常此路。結托老人星,羅浮展衰步。”而李白更強烈表達了他的向往與遺憾:“余欲羅浮隱,獨懷明主恩。終然無心去,海上同飛翻。”
同是地處北回歸線上,“象山積翠”中的象頭山是一塊難得的綠洲。其山體雄偉,怪石嶙峋,溪流淙淙,群峰擁翠。頗為壯觀的是,象頭山頂經常云遮霧擁,景色如巧奪天工,撲朔迷離的神話傳說更是讓人津津樂道。
“無論什么時候去,都能感覺到一股仙氣。”游客劉女士稱,每次登上象頭山最高峰——蟹眼頂山腳。極目四望,群峰疊嶂,盡收眼底,確有“一覽眾山小”之感。近年來,象頭山的配套設施更齊全了,景區管理也更專業規范化,成為了粵東唯一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如今更是珠三角戶外運動愛好者的“打卡點”。
明清八景中唯一劃撥他邑的,是“佛跡湯泉”。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被劃撥給惠城區管轄。隱身于三面環山的澤谷之中,湯泉風景區以溫泉、冷泉、瀑布三位一體而著稱。不僅有終年不竭的溫泉水,在溫泉西北的咫尺之遙,九龍潭瀑布直瀉而下,溫泉和瀑布這一暖一涼,地下天上,遙相呼應,難能可貴。九龍潭中第三瀑石壁的盤石中,有形如巨人腳印之跡。歷代相傳為佛跡,并建有佛跡寺為紀。
舊八景之一的佛跡湯泉 梁力文 畫
鄔榕添記得,小時候,湯泉還是免費開放,一家人經常走路到湯泉游泳,實為一大樂事,留下了深刻印象。
湯泉的名氣本來不算很大,但自蘇東坡被貶惠州,一年間三游白水山,并為之連賦五詩二文。一時之間,佛跡湯泉不僅名聞惠州,而且譽滿嶺南。蘇東坡在《佛跡巖》一詩中是這么寫的:湯泉吐艷鏡光開,白水飛虹帶雨來。勝地鐘靈傳異事,巨人遺跡寄蒼苔。
專家建議 盡快重現“明清八景”古韻
“博羅后生仔都沒幾個知道明清八景,我們這些老人再不抓緊時間,傳統八景文化就消失了!”鄔榕添是土生土長的博羅本地人,小時候經常去游玩其中幾景,對八景有很深的感情。對于年輕一代不識八景文化,他認為很正常卻也很可惜。為此,他與多位本土專家奔走宣傳,希望能夠加快收集老一輩的歷史記憶,記錄成文,以便后人考察傳播。
明清八景很多景致今已不存,他建議,可以通過現代化方式重現明清八景風情,可在博物館設立專門的展區,通過歷史典籍的描述、詩人留下的詩篇、泛黃的老照片、老一輩人口述等,以視頻、漫畫等形式重現。同時在現有景點設置詩碑廊,將詩歌、故事、傳說等資料記載展出,“不僅留住博羅人的記憶,也能讓游客能直觀感受,更好地傳播明清八景的文化韻味”。
禾肚稻香 博羅縣委宣傳部供圖
傳播歷史文化要從小抓起。鄔榕添在教育領域工作多年,他建議可在學校內開展明清八景的主題教育活動,讓孩子從小解家鄉歷史文化。對此,博羅學生陳玨霏深有體會:“沒有一個羅陽一小的學生會不知道葫蘆嶺鐵拐李的故事。”在她小學時,老師帶著全班學生到葫蘆嶺秋游,講述鐵拐李的故事,相對于其他景觀,他們會更了解葫蘆嶺的歷史文化。
僅僅重現明清八景還不夠,還可以同周邊優質特產聯合起來。如,羅浮山豆腐花只有在好山好水的孕育下,才能有嫩滑香甜,入口即化的最佳滋味。鄔榕添說,既能發展本地旅游,扶助農村脫貧,也能讓游客充分感受到歷史風味,達到視覺和味覺“雙重滿足”,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明清八景時過境遷,新八景錦上添花。近年來,博羅在全社會組織開展“博羅新八景”評選活動,從眾多精品景點中評出新八景,分別是:羅浮仙境、象山積翠、浮碇朝曦、秋楓飛紅、龍華古韻、航天農科、龜閣凌空、禾肚稻香。
龜閣凌空 博羅文廣旅體局供圖
明清八景中的“羅浮仙境”“象山積翠”“浮碇朝曦”至今仍熠熠生輝,眾望所歸入選新八景。根據時代發展,新八景中不乏“人造景”,如航天農科、龜閣凌空、禾肚稻香等,更好地展現了博羅旅游的發展變化。
當前,博羅正在推進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博羅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八景”的推出,也將成為博羅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又一張亮麗名片。接下來,將以博羅高鐵時代來臨為契機,做好博羅旅游品牌形象宣傳。同時,進一步培育開發旅游產品,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發展優勢,如打造博羅特色研學旅游產品,中醫藥文化研學游、紅色文化研學游、農耕體驗和現代農業科技研學游、工業研學游等。
航天農科 博羅文廣旅體局供圖
知多D 博羅新八景
近年來,博羅從眾多精品景點中評出“博羅新八景”。“新八景”的推出,也將成為博羅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又一張亮麗名片。
羅浮仙境:羅浮山有高度,代表了嶺南山的高度,國家5A級旅游景區、“嶺南第一山”的稱號名不虛傳。羅浮山有厚度,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少文化瑰寶。更難能可貴的是,羅浮山還是我國發達地區罕見的“天然氧吧”。同時,羅浮山還是一個寶庫,山上藥用植物就有一千多種。
象山積翠:博羅的國寶之一——象頭山,是北回歸線上綠洲,也是國家自然保護區。那滿眼的綠,層層疊疊;那流泉飛瀑,氣勢恢宏;那潺潺溪澗,清澈見底。置身其中,心曠神怡!奇花異草,珍禽靈獸,原生態美景,真是美不勝收!
浮碇朝曦:日出東江,滋養著這一江兩岸的千年古縣。曾經的浮碇崗,已成為了“葫蘆嶺貝丘遺址公園”。歷經時間的洗禮,帶著歷史的滄桑和新時代的朝氣,“浮碇朝曦”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博羅人的心靈。
秋楓飛紅:這是“南國小九寨”——秋楓寨旅游度假區在秋天特有的景色。深秋時節,漫山點綴著紅楓,紅綠相見,疊影重重。
航天農科:廣東航天農業科技生態園,是全國首個縣級航天農業試驗示示范基地、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也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
禾肚稻香:禾肚里稻田酒店,不僅僅是一個住宿之地,還是你圓夢的地方。尤其是稻香四溢的時節,投身禾肚里,打開所有感官,滿足人們心中的田園夢。
龍華古韻:這個位于龍華鎮旭日村的古村落,由600多處的古居民建筑構成了典型的明清嶺南古村落建筑群,這里的一磚一瓦,年代感十足,都在向世人訴說著這個村落曾經的繁榮。
龜閣凌空:小小的博羅,竟藏著一個全國最大、乃至全球最大的金錢龜養殖基地,充滿美好寓意的金錢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