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18日,博羅進入“兩會”時間。在邁向“第二個一百年”的開局之際,這次“兩會”十分值得關注。
這個因羅浮山而聞名國內外的城市,能否搶抓機遇打開格局,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在大灣區版圖中進一步凸顯博羅方位,未來5年無疑是十分關鍵的。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博羅縣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未來5年的“施工圖”——加快建設“縣強、民富、景美、人和”的現代魅力強縣,全力推動博羅進入全國縣域高質量發展“第一方陣”。
如何讓設想變成現實?這是博羅開啟新征程的一張重要考卷。
且看博羅如何起筆。
向千億級經濟總量進軍
與廣州、東莞兩個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城市接壤的博羅,地處珠三角腹地,是大灣區輻射東北角的重要通道。
雖然被國家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評為廣東省唯一的全國百強縣,但相比于周邊發達縣區,博羅的縣域綜合經濟實力仍然不強。以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大經濟規模,博羅才能進一步提升在大灣區城市群中的分量。
博羅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主要的經濟增長目標——今后五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10.5%,到 2025 年達到1000 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約8%。
去年來,我國的疫情防控取得了巨大成功,率先復工復產。然而,眼前全球性疫情影響還在持續,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滯脹風險增大。外部的不確定性,也不可避免會給我國帶來影響。
博羅定出這樣的增長目標,要求可謂頗高。自我加壓的背后,也彰顯出對未來的勇氣和信心。
過去5年,博羅的經濟發展走出了一條不斷突破的上揚曲線——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越 500 億元、600 億元兩個百億關口,2020 年達到619.04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博羅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其中地區生產總值524.8億元,同比增長15%。
經濟進入快車道的背后,是以“項目為王”的思路,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數據顯示,過去5年間,博羅引進了252宗項目,計劃總投資1598.77億元。為發展積蓄了強勁的勢能。
特別是去年以來,博羅縣委、縣政府洞察時代脈搏,把握發展大勢,謀劃了“一帶一圈一區”差異化高質量發展新格局。這個框架,彌補了博羅缺乏大平臺的短板,平臺的集聚效應開始顯現——在沿東江經濟帶,智能裝備產業園快速成型,短短一年多時間,就以“博羅速度”新引進了正威新材料等一批有著“鏈主”屬性的重大產業項目,電動車產業集群也加快形成。
另一方面,博羅大交通骨架全面拉開。從莞高速、武深高速博羅段、江南大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建成通車,迅速打開了面向大灣區的空間,縮短了連接周邊城市的時間距離,通暢了要素流通的渠道。
項目的密集進駐,城際交通骨架的持續開拓,營商環境的日益改善,孕育出越來越強的發展后勁。
在這樣的勢頭之下,博羅有了足夠的底氣,開啟向千億級經濟總量進軍的征程。
向高質量發展要“魅力”
博羅縣委副書記、縣長邱志彪在報告中表示,實現上述目標,關鍵是要堅定信心、鉚足干勁、攻堅克難、擔當作為,把一宗宗項目建設好,把一件件民生落實好,把一項項任務完成好。
城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當然不能只看數量,更要看質量。
高質量的發展,才能激發出虹吸四方的城市魅力。
兩個月前,博羅召開的第十四次黨代會,繪就了5年后博羅的美好藍圖——全力以赴實現“十大躍升”,推動“縣強”的優勢進一步厚植,“民富”的指數進一步攀升,“景美”的底色進一步鮮明,“人和”的名片進一步擦亮,現代魅力強縣建設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效。
定位決定格局,策略決定成敗。要交出這樣一份有分量、有底氣、顯實力的“五年答卷”,必須要有系統的、可行的實施思路。
博羅縣政府提出了九個“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推進“一帶一圈一區”建設,全力以赴推進重大平臺建設,全力以赴推進交通路網建設,全力以赴抓好城建規劃引領,全力以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力以赴優化營商環境,全力以赴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力以赴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以赴推進政府自身建設。
這九個“全力以赴”,是博羅放在全國、全省、全市的大局中描繪未來城市畫卷的造型,也是搶抓“雙區驅動”機遇、擁抱大灣區時代的施工部署。
立足“一帶一圈一區”,搶抓“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歷史機遇,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大格局;以重大平臺培育扶持產業集聚,實現實體經濟硬實力大躍升;拉開大交通骨架,完善提升設施配套,實現外聯內暢大提速;以城建規劃為引領,精雕細琢嚴管,實現城市品質大提升……
這九個“全力以赴”,“赴”的是向高質量發展要“魅力”的戰場,“全力”彰顯博羅建設美好未來的雄心和決心。
戰鼓聲聲催人急,不待揚鞭自奮蹄。
手持藍圖、踩準鼓點,擔當拼搏、勵精圖治,相信五年后博羅必將交出一份高分考卷,闖出一片更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