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粵美鄉村 友我同行”中外青年廣東鄉村行活動走進博羅。來自華工、廣大兩所高校的4國7名中外青年將足跡留在了客家婆景區、羅浮山景區與上良民宿,滿載而歸。他們實地走訪,為博羅鄉村振興所取得的成就所鼓舞;走進村民家中,為他們奔康致富的生活而興奮。
“是什么讓這個村子變化這么大?”
漫步在上良民宿的道路上,眺望遠方,群山如黛,水庫風光“長天一色”;駐足之處,房前屋后布滿鮮花綠植,三兩游客結伴而行,一片和諧靜謐的景象使時間仿佛慢了下來。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色彩亮麗的彩虹村道,一棟棟風格統一的小別院,吸引中外青年頻頻駐足觀望。
“其實,上良村民小組以前還沒有這么漂亮。”惠州市上良鄉村旅游有限公司負責人蘇惠霞說。
上良民宿位于橫河鎮郭前村上良村民小組,緊鄰顯崗水庫,自然風光秀美。該小組自1959年水庫建庫時安置現址至今。在村內的文化禮堂,青年們看到了以前上良村的村容村貌:房屋都是比較破舊的泥磚房,入村主道為山間小泥路。這與窗外裝修精致的小別院形成了鮮明對比。
“是什么讓這個村子變化這么大?”青年們不禁提問。
2012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該村以較高標準建設了一批移民住房,并著力完善村道、飲水、綠化等公共基礎設施。
2015年,該村以村企合作形式,通過激活農村閑置物業實現農房變客房、農民變旅游從業者、農產品變旅游產品,為游客打造了深度體驗田園農家生活,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
外國友人在客家婆景區參觀客家圍屋的微縮景觀。
正在農家樂整理餐桌、打掃衛生的村民黃愛群,看見參觀的青年,熱情地招呼他們進來喝杯茶,歇歇腳。“算上民宿的租金,一年的收入能到13萬元。”她笑著說,“這比以前靠水吃水好多了。”
“之前有聽說,中國政府為了脫貧攻堅,做了很多工作,今天總算是親身體會到。”來自巴基斯坦的HASSAN HAFIZ MUHAMMAD ZAHID說,“通過村企合作來幫助村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這種形式我還是第一次看到。”他表示,從村莊的變化和村民的笑容上,可以明顯感受到當地政府、企業推動鄉村振興的決心。
品悠長文化 結深厚情誼
上良村小組的美麗蝶變,僅是當天活動的其中一站。在羅浮山景區內,中外青年們隨風漫步在白蓮湖畔,肆意地呼吸羅浮山的好空氣。參觀葛洪博物館,在葛洪懸壺濟世治病救人故事中體驗中醫藥文化的韻味,了解屠呦呦發現青蒿素背后的故事。
來自英國的Huang Jan修讀的是漢語言專業,說著一口流利漢語的他,不時客串翻譯的角色,在中外青年以及工作人員間搭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外國友人在客家婆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參觀。
在客家婆景區,青年們參觀了客家往事館。引人入勝的古街場景,栩栩如生的人物塑像,生動有趣的故事講解,以直觀的形式展現了客家鄉風民俗,讓青年們全方位浸潤在源遠流長的客家文化中。
外國友人在客家婆景區石磨文化長廊參觀,并體驗石磨的樂趣。
一同參觀游覽,一同交流學習,活動中,中外青年的“話匣子”也在打開,不斷表達自己的所看、所感、所思、所想,也結下了純真的友誼。
外國友人在客家婆景區體驗本地大鼓。
來自伊朗的Saeed Kosari,此前曾因學校事務,幾近錯過本次活動。“我很慶幸參加了這趟旅程。”他說,“除了感受到中國鄉村的活力以外,我還認識到了很多有趣的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