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管理是優化和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作為基層治理的范疇,基層應急管理亦是如此。近年來,博羅縣羅陽街道創新基層應急管理的方式、方法,率先在全縣各鎮(街)開發并運用大應急管理系統,通過“數字+科技”賦能,將消防、三防、森林防火、“三小”場所管理等千頭萬緒的基層應急管理,梳理得井井有條,實現治理有效,為基層治理作出了有益探索。
大應急管理系統
“智慧化”讓日常檢查和學習更便捷
走在博羅縣羅陽街道的商業街,只見這里經營著商場、服裝店、奶茶店、手機店、士多店等各類商業主體,是目前羅陽最繁華的街道。
消防安全是大應急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繁華街道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在采訪中,記者留意到,商業街每個店鋪的門前都有一個小牌子,牌子兩邊都有二維碼。應急管理的網格員掃這個二維碼,之前消防檢查的信息一目了然:這個商鋪是否存在消防隱患?消防安全隱患是否整改到位等問題,羅陽街道應急管理指揮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有了這個二維碼,網格員在檢查和查看整改情況就方便了許多。二維碼上提供的信息,能夠將過去和現在情況進行對照,保持工作的延續性。另外,有個這個門牌信息,讓每個店都有了“身份證”,確保了信息系統里的唯一性。
貼上附有二維碼的門牌
門牌“身份證”只是大應急管理系統給應急管理帶來便利的一個縮影。大應急管理系統賦能,基層管理增效遠不止于此。陳淑婷是羅陽街道應急管理的網格員,加強巡查是她的職責所在。她告訴記者,之前去檢查“三小”場所,都是帶著紙筆過去,邊查邊記錄,回來再整理臺賬,整理和記錄都要花費很長時間。一天下來,一般最多能完成6家“三小”場所的檢查。相關負責人坦言,羅陽街道有“三小”場所1萬多家,檢查和做臺賬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與做臺賬一樣,盡快熟悉業務和相關法律法規對網格員而言也是一個巨大挑戰。
“有了這個大應急管理系統后,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該負責人說,大應急管理系統將應急管理所涉的每個方面,進行了全面梳理,把相關規定進行量化和標準化。這樣,網格員在外檢查時,只需對著系統上傳相片、現場情況,然后勾選“是”或“否”,系統便自動生成電子化臺賬,簡單快捷,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的準確度。
“無紙化、數字化,讓應急管理提效、提速!”目前,網格員出門檢查帶上配發的平板電腦或者裝上系統的手機即可,現場拍照、填寫,就完成了相應工作。一名網格員一天可檢查30家“三小”場所。
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用安全文化,引領城市安全發展。在應急管理的通知下發和法律法規宣傳方面,系統也能發揮其精準、快捷的優勢。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往派發通知和宣傳資料都要到店鋪面對面派發。而今,直接通過系統,將電子文件派發,然后業主簽名確認即可。在相關法律法規學習方面,特別細化、制作了小視頻,業主直接在系統上觀看即可,既生動又形象。
有了大應急管理系統,檢查、錄入更快捷、方便。
據了解,大應急管理系統借助科技的手段,整合大應急相關部門,加強了網格化管理,有效地打通了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整合資源做“加法”,網格員做到巡查職責、隱患整改、跟進職責、入戶宣傳等整合完成。錄入做“減法”,部門連同網格員對網格單位進行依法巡查,網格員直接用手機終端進行檢查、錄入并上傳系統。檢查做“除法”,按照單位類型的不同,系統為網格員設置多種類型檢查表格,網格員只需要對照表格內容操作。疊加效應做“乘法”,網格員用該系統,實現檢查信息實時傳遞,專項行動、節假日防火信息直接下達。
依托大應急管理系統,實現監管對象“底數清、情況明”,方便應急部門掌握轄區“三小”場所具體底數臺賬、社區安全網格監管責任體系、網格員巡查情況及存在的隱患情況等,對于突發情況的應急處置也能更及時。大應急管理系統啟用后,基層應急管理更有效了。
接下來,羅陽將進一步完善和用好該系統,推動基層應急體系現代化建設,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