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6日,廣東惠州援疆教師李建雄因病醫治無效去世,新疆喀什地區伽師二中全校師生陷入了沉重的悲痛之中。
2020年春天,來自廣東省惠州市博羅中等專業學校的李建雄積極響應教育部“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逆風而行,飛越萬里,與59名廣東援疆教師一同進駐伽師二中,開始了自己的援疆生涯。每次談起自己的援疆選擇,他都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援疆支教一直是我的夢想,能有機會來到伽師傳承書法這門國粹文化,我一定盡心盡力做好?!?/p>
作為一名美術老師,李建雄老師來到伽師二中后,積極響應黨中央提出的“文化潤疆”號召,在伽師二中深入開展書法教育活動,一筆一劃耐心細致地教學生們漢字結構和書寫筆畫順序,并且不厭其煩地手把手矯正他們的握筆姿勢,傳授臨摹字帖要領??粗约阂还P一劃寫下的硬筆字,這群剛接觸書法的孩子的眼睛亮起了光,點燃了對書法的興趣。
實地調研,獨創“15分鐘”教學法
因學校師資力量不足,書法曾一度在伽師二中一直屬于“邊緣學科”,學生們基礎薄弱,漢字書寫水平較差。李建雄了解這一情況后,通過實地調研,在以往書法課的基礎上,創造性提出“每天15分鐘”的練習方法,通過碎片化練習,提高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培養他們對書法的興趣。
說干就干,李建雄從基本功抓起,每天犧牲大量休息時間,親自書寫以古代詩詞為主要內容的仿寫模板,利用當天下午自習課15分鐘時間逐班指導七、八年級學生的書寫,并在深夜挑燈批閱,次日再利用空余時間或課堂前5分鐘講解。此外,他還常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和學生們一起探討、交流,了解他們學習難處,再針對個人定制相應提高課程。在李建雄的努力下,學生們的書寫水平突飛猛進,書法課也成為伽師二中的特色校本課程,為學生提高各文化學科水平奠定了文字書寫基礎。2020年6月底,李建雄成功策劃并舉辦了伽師二中硬筆書法作品展,讓全校師生看到書法教育成果,并組織學生參加廣東省佛山市圖書館主辦的中小學生書法比賽和展覽活動,讓伽師學子開闊了眼界,堅定學好書法的決心。
打造“帶不走”的書法教研團隊
2020年9月,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明確提出“文化潤疆”的建疆方略,讓李建雄大受鼓舞。他意識到,要想持續打造伽師二中書法品牌,必須把經驗傳授給本地教師,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書法教研團隊。于是,在短短的一星期內,李老師就動員伽師二中的老師參與對學生書作品的評比活動?!拔乙粋€人去做,力量是單薄的。如果能組織所有的老師和學生一起做,那將更有意義?!崩罱ㄐ壅f。
怎樣用更加簡便、科學且有效的辦法做好師徒結對工作,是李建雄經常思考的問題。一方面,他積極研究書法教育學方式方法,認真把先進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傳授給本地教師,并在工作當中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他提出教師應把“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不管是課堂教學,還是興趣小組的輔導,他認為老師都應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多給學生發展個性、培養創新能力的機會。同時,李建雄還強調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重視學生意愿,因材施教。在他的努力下,伽師二中書法、美術教研組已初步建立了具備“平等對話、靈活多變教法、生動活潑教學氛圍和幽默風趣語言”特點的教學體系,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身患重疾,他仍不愿離開講臺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之禍福。去年11月,李建雄感到腹部疼痛難忍,在請假兩天到醫院治療后,病情稍微有些緩解,他就迫不及待返回學校繼續上課。然而,一星期后,持續且劇烈的疼痛讓李建雄難以繼續完成教學任務,時常在上課途中疼得臉色發白,大口喘氣。伽師二中校長李桂釗得知這一情況后,強力要求李建雄返粵檢查治療身體,他才依依不舍地辦理請假手續,離開了伽師二中,病情的嚴重程度遠超所有人想象,李建雄被確診為肝癌癥晚期。
李建雄的病情牽動了大家的心,12月中旬,廣東援疆駐伽師支教團、伽師二中教師和佛山援疆工作隊積極發動捐款,為李建雄籌集超7.2萬元治病善款。然而病魔無情,一個月后,李建雄老師因病情過重,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
“李建雄老師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以書法、美術課程為依托,滿腔熱情地手把手地教育學生。他的行動也成為二中援疆老師們的一面旗幟,以滿腔熱忱去認真打造書法文化潤疆的閃亮品牌,他是二中的驕傲,更是廣東援疆人的驕傲!”李桂釗校長說,今后伽師二中的教師團隊將繼續秉承李建雄的遺志,以“文化潤疆”為核心指導理念,繼續完善書法特色課程教學,培養更多優秀的伽師學子,把祖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在南疆大地發揚光大。
李建雄老師正是廣大廣東援疆教師的縮影,他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為了祖國邊疆的建設,為了新疆的穩定和長治久安,舍小家,顧大家,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為援疆事業作出貢獻。目前,伽師縣委、縣政府已追授李建雄同志為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省援疆前方指揮部亦將李老師樹立為援疆典型,大力宣傳、表揚他愛黨敬業、大愛無疆,為援疆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鼓勵更多的援疆干部人才向他學習,為援疆事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