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城市更新、文旅產業協同發展實踐,落實省政協領導調研要求,學習中山香山古城、順德倫教糧倉改造經驗做法,6月11日,博羅縣委副書記、縣長邱志彪率隊赴中山市石岐街道、佛山市順德區倫教街道,專題調研古城改造、歷史建筑保護活化及文旅融合發展經驗,縣政府督查辦主任羅舉致、羅陽街道黨工委書記彭會通、建工集團董事長黃朝鋒等有關單位負責人陪同調研。
上午,調研組一行到中山市石岐街道調研香山古城,石岐街道黨工委書記徐成彬陪同調研。作為我省歷史文化保護與活化利用的標桿項目,香山古城以“保留歷史肌理、延續文化脈絡”為核心理念,采用“小單元、漸進式、微改造”精細化工作思路推進保護,通過科學規劃避免大拆大建,精準保留騎樓、宗祠等歷史建筑原真性;同步引入文創、非遺體驗等現代功能,以“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打磨細節,實現歷史風貌與城市功能的有機銜接。調研中,調研組重點了解其“古城規劃—文物保護—社區融合”系統路徑,特別是項目通過“干部下沉一線、現場解決問題”的工作方法,建立居民參與議事、文化挖掘等機制,推動歷史保護從“政府主導”向“全民共建”轉變的實踐經驗。
下午,調研組轉赴佛山市順德區倫教街道,先后考察倫教糧苑(舊糧倉改造項目)及倫教678文化街(六十至八十年代風貌街區),倫教街道黨工委書記葉善楷陪同調研。倫教糧苑作為省級文旅融合創新示范項目,采用“政府完善基礎配套+運營商主導商業運營”模式,通過改造舊糧倉建筑形態,引入特色餐飲、文化展覽等業態,將工業遺產轉化為兼具文化體驗與商業價值的城市新地標;倫教678文化街則以“修舊如舊”保留歷史風貌為基礎,挖掘“倫教糕”“香云紗”等本土文化標識,吸引年輕客群消費,實現歷史街區的“活態傳承”。調研組重點了解當地“政府引導、國企主導、市場運作”的協同運營模式及文化IP植入經驗。
邱志彪強調,兩地經驗的核心在于“保護為本、活化為用”——既守住歷史文化的“根”,又通過國企專業化運營激活其“用”。下一步要重點把握“保護為本、活化為要”的核心邏輯,從三方面深化實踐:一是堅持歷史建筑原真保護導向,完善歷史建筑保護機制,守牢歷史肌理與文化脈絡的核心本底;二是強化“政府+國企”協同聯動,發揮國企在資源整合、長效運營中的優勢,推動歷史文化資源向優質文旅供給轉化,提升保護活化的可持續性;三是深化“國企主導、市場運作”協同模式,引入專業運營團隊參與舊廠房、舊街區等存量資源活化,推動歷史空間保護與商業運營有機銜接,激活資源活化動能,促進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