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今年第22號強臺風“山竹”的影響,16日8時至17日8時,我縣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并伴有10—12級陣風,農作物不同程度受災。由于臺風造成局部作物植株倒伏、葉片機械損傷,病原菌更容易入侵為害并隨洪水漂流擴散蔓延,應注意加強臺風過后農作物的復產工作,盡量將災害減少到最低程度。
一、農作物恢復生產技術措施
1、及時開溝排水。對花生、蔬菜等水浸敏感作物,要及時開溝排水,降低水位,防止長時間水浸,造成爛根。水稻在水退后及時潑水洗苗,看苗施肥。一般畝施尿素3公斤,氯化鉀3—5公斤,施肥前先排干田水,施肥后緩慢灌水,以水帶肥入土;或用0.5—1%尿素液和0.2—0.3%磷酸二氫鉀液進行葉面噴施。對禾苗生長茂盛、長相濃綠的田塊不應再施肥。對病蟲要實行達標防治,嚴防病蟲害局部暴發成災。
2、培土扶正。高桿作物如甘蔗、玉米、木薯等被吹斜吹倒的,可在暴雨過后及時培土扶正。
3、加強菜田管理。要及時疏通溝渠、培高畦面,扶正棚架,防止病害特別是疫病暴發。同時,結合中耕、松地和培土,可適當追施磷、鉀肥,促進植株盡快恢復生長。
4、加強果園管理。
(1)做好果園排水工作。暴雨前要及時挖好排水溝,做好溝溝相通。暴雨后低洼的水田要及時排除積水使果園土壤濕度適合果樹的生長;山地果園種后沒有擴穴改土的,排水較差,穴內也可能積水,要加強查看,及早排除積水。
(2)做好根部護理工作。要及時清除樹盤的流砂和淤泥,讓部分根系能夠接觸空氣。對被暴雨沖刷造成根部裸露的,必須抓緊補施農家肥并進行培土,以恢復樹勢,增強抗逆性,防止根部被烈日暴曬,造成樹體死亡。對受澇而爛根較重的果樹,結合中耕,清除已潰爛的樹根,并淋藥殺菌和促生新根。
(3)清理果園扶正樹體。對已淹沒的果樹需清除樹冠、樹干的殘留異物,扶正株體。
(4)施肥促進樹勢盡快恢復。退水后,結合施用有機肥進行松土增肥,增強土壤通氣性。土壤濕度降低后及時合理補施氮、磷、鉀速效肥料,快速增強樹勢。同時應注意
(5)及時防治病蟲害。
5、抓緊采收。對已成熟和可采收的蔬菜和水果,應抓緊采收。對于無法挽回的農作物,要及時調整作物布局計劃,不誤農事地搶種搶播其它作物。
二、池塘養殖恢復生產技術措施
臺風過后天氣仍不穩定,養殖戶應注意防御可能出現的強對流天氣并做好臺風暴雨后的災后復產工作:
1、加固管理房、養殖塘堤岸。檢查進排水口,做好人員安全撤離安排。
2、如出現池底溶解氧不足,可增加增氧機的開機時間,必要時可投放一些增氧劑。
3、排水:由于持續強降雨,大量淡水沖入,池塘水位過高,同時雨水的沉積致使池塘內水體出現溫度差,上下水層形成對流出現翻塘,要排掉過多的雨水,使池塘水位保持正常水平。
4、消毒:適當使用水體消毒劑(如:二氧化氯)消毒水體,清除病原,適當換水和開增氧機,減少病原菌。
5、調水:大量雨水沖入,pH值降低,水體單胞藻等微生物繁殖、生長受抑制,可以選擇生石灰調節(通常1.5m-2.0m的池塘投放量為10公斤/畝),同時減少投喂量,適當施放微生物制劑,以提高水質肥度。
6、餌料投喂:因環境因子的改變,養殖品種除容易致病外還比較容易出現應激反應。提高餌料質量,少量多餐,同時,可添加“維生素C、E”、“生物酶活性添加劑”、免疫多糖等進行投喂,提高魚體的免疫力和抗應激能。
博羅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018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