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
“看葉片顏色和測葉綠素,可以了解水稻的生長情況,進而科學指導施肥管理”
“今年天氣情況不錯,抗倒伏的早稻品種,農民朋友可大膽施肥促長”
......
夏日炎炎,萬物正進入生長旺盛的時節。5月13日,在廣東惠州的水稻田間,一場特殊的“線上農技”培訓課正在開展。
培訓課現場,面對直播鏡頭,廣東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耕作栽培學科首席科學家、研究員黃慶分別使用葉色卡、便攜式葉綠素測定儀,對葉片進行測量和比對,清晰的將水稻生長情況用顏色和數據識別出來,并將技術要點傳授給互聯網另一端的農技人員和種植者,顯得輕松且自然。
當前,廣東省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為更好地“把脈”農作物生長情況,推廣農作物綠色高質高效技術,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在惠州為全省農技人員和種植戶開展了農業技術推廣活動。考慮到防疫工作的需要,本次活動創新培訓形式,通過網絡直播形式召開。
培訓活動中,除黃慶講解水稻栽培施肥技術外,還邀請到了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研究員朱小源講解水稻病害的綠色防控技術,廣東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肖漢祥研究員講解草地貪夜蛾的識別、監測與防控技術。
“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召開全省農作物綠色高質高效技術培訓班,是一次成功的創新。”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處副處長江錦祥表示,把培訓開在了“田間地頭”,有利于把現場實用的農業技術傳遞給更多的農技人員和種植戶。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馬群博士說,該次培訓只是系列直播培訓的其中一個,接下來,該站還將為更多農技人員、種植大戶以及市民等群體推出水稻、玉米、蔬菜、絲苗米等不同專題直播培訓。
據了解,本次網絡培訓的線上觀看人數超過2.7萬人次,除了通過手機或電腦在“直播平臺”回看外,還邀請到廣東廣播電視臺錄制了專題節目,讓廣大農民朋友可以通過電視收看和學習。
相關
抗疫保春耕
廣東早稻技術服務專家組在惠州首次亮相
本次農作物綠色高質高效技術網絡培訓現場,出現了一群專家的忙碌身影,他們或赤腳下田查看水稻長勢,或三三兩兩圍著“一兩株”水稻討論交流。
據悉,這是廣東早稻技術服務專家組的首次亮相。
今年,疫情對經濟社會提出了嚴峻挑戰,在嚴格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保障夏糧豐收是各級農業部門的核心工作。
為進一步扎實開展三大農技行動,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推廣力度,爭取早稻和糧食豐收,日前,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組建了17人的早稻技術服務專家團隊,全程技術指導服務工作,專家組成員分別來自省農業科學院、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及各地市農業技術部門。
據介紹,專家組將在早稻生長的關鍵季節,深入到田間地頭,開展調查研究,及時掌握早稻病蟲害、自然災害發生情況,提出相應對策和技術措施,進而編寫田間管理技術意見,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等服務,確保技術能夠進村入戶到田,切實幫助農民解決實際生產問題,促進廣東水稻提質增效。
專家組組長、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林青山表示,接下來,專家組將在水稻分蘗高峰-幼穗分化、水稻抽穗、水稻灌漿成熟等不同時期,組織專家分區域、分片區、分田塊開展技術指導服務,積極做好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確保全省早稻生產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