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與泰美鎮農辦、農技推廣站聯合在該鎮雷公村開展慈姑品種改良和高產栽培技術推廣示范,支持其發展相對連片種植白肉慈姑300畝,現已經開始收獲上市,畝產可達2000斤,田頭售價2.8元左右,僅此一項產值達160多萬元。發展特色農產品給該村村民帶來了實惠。
慈姑是我縣傳統特色農產品,種植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泰美、柏塘,麻陂、石壩、湖鎮等地,大部分農戶采用“稻—姑”輪作模式,目前在我縣種植的主要品種有白肉慈姑和廣州沙姑。每年“冬至”后開始自留培育種苗,來年“白露”移植大田,每畝種植成本1000元左右。“大雪”前后可收獲上市,畝產2000斤左右,近年來價格保持在每斤2.5-3元之間,每畝產值5000元—6000元,經濟效益非常可觀。而且,水稻和慈姑的秸桿均可回田,既保護耕地地力,又減少化肥使用量。慈姑是風靡世界各地的堿性保健食品,也是居民入冬后至春節期間喜愛的一道菜式。祖國醫學認為,慈姑性味苦、甘、微寒,入心、肝、肺三經,具有清熱利尿、活血通淋,潤肺止咳之功效。
博羅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