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前后農業生產管理要點
一、本期天氣預報
8月7日立秋,8月1號~8月15號氣溫25~36℃,天氣不穩定,時有雷電、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容易發生局部性洪澇災害,請關注縣氣象臺發布的最新天氣預報,根據實際天氣情況安排農業生產。
二、種植生產管理要點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期間應做好防旱抗旱及防暑降溫工作,注意防范局部暴雨、雷電、大風等強對流天氣災害及階段性的高溫熱害,同時積極做好作物病蟲害監測和防治工作,加強栽培管理,提高作物抗逆性,以控制病蟲蔓延擴散,減輕危害。
(一)蔬菜
雨后應及時清溝排漬;加強培土促進根系生長,有條件的可利用遮陽網等覆蓋防雨;選用耐高溫高濕、抗病性強的品種;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做好種子消毒處理;育苗應做好遮蔭防雨沖刷;病蟲害防治最好在早晚施藥。
(二)水稻
加強秧苗的肥水管理,培育壯苗,注意防治鉆蛀性螟蟲、稻飛虱、葉蟬、稻薊馬、稻瘟病等,移栽前3天噴施送嫁藥。適時拋秧,大田要施足基肥,畝施復合肥25公斤,過磷酸鈣15~25公斤。注意“以水調溫”,增大植株間空氣濕度,緩解高溫影響。
(三)茶葉
幼齡期茶樹要做好抗旱保苗、合理施肥、促苗養苗,高溫季節采用遮蔭、噴灌等方式降溫。溫度高、光照強、降雨多,雜草生長速度最快,茶園病蟲害發生增多,應重點加強茶園病蟲草害防治,提倡使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誘殺、人工捕殺、摘除)。
(四)花生
立秋前后是秋植花生播種最佳時期,也是高溫多雨的季節,所以播種時間適宜選擇在每天早上8點前和下午6點后,播種后及時噴濕畦面,有條件的可溝灌跑馬水,如遇爆雨,應及時排澇。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苗,并加強肥水管理。
三、水產養殖管理要點
8月是一年中最熱時節,既是魚類生長的旺季,也是病害爆發的高峰季節,養殖戶應注意防范局部暴雨、雷電、大風等強對流天氣災害及階段性的高溫熱害, 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質的變化,及時做好調控,加強日常管理以預防腸炎、爆發性出血病、肝膽綜合癥等主要疾病。
(一)病情預測
1、草魚:易發生出血病、腸炎病、肝膽綜合癥等,需要重點防控。
2、羅非魚:易發生鏈球菌病,需要重點防控。
3、桂花魚:易發生白肝、白鰓病。
(二)防控措施
1、控制投喂。高溫及強對流天氣下,水生動物容易產生應激反應,要將投喂量控制在3%以下,并堅持投餌“四定、四看、一檢查”(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看天氣、看水色、看吃食、看活動,檢查殘餌量)。
2、加強水質管理,及時調節改善水質。局部暴雨后對養殖水體影響較大,要及時對養殖水體進行調節,可采用生石灰潑灑或碘制劑消毒處理,施用微生物制劑、水質改良劑等方法。同時,要適當延長增氧機運轉時間,尤其是下陣雨、無風、光照不足時要及時開啟,防止缺氧造成二次損失。要加強管理,多注意觀察魚類的攝食和水質情況,要防止水質突變造成魚、蝦的缺氧和出現應激反應。
3、加強日常管理,提前做好疾病防控。堅持早晚巡塘,及時掌握病情,對已發病的養殖品種要及時診治,并采取積極預防的方式,在水產飼料中拌喂維生素C等免疫增強劑,每天一次,連續5~7天,同時,定期在飼料中添加多維、三黃粉、免疫多糖等,增強水產動物體質,提高抗病力,迅速恢復生長。
(三)生產管理
1、每天早、中、晚堅持巡塘,觀察塘魚攝食和活動情況,及時打撈殘餌。養殖戶做好養殖場周邊排洪溝的整理與疏通工作,檢查池塘進排水口,加固塘堤,預防因突發性暴雨產生洪澇災害,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保持池塘在最高水位。但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如果有大暴雨等極端天氣發生,要及降低池塘水位20~30厘米。
3、天氣突變或陰雨天氣時,一般不要投飼料,并適時開增氧機。
4、為響應縣委縣政府控制農業生產面源污染要求,實現養殖污水零排放,建議養殖戶每隔20天左右,殺菌消毒一次,盡量減少有害病菌的生長。待殺菌消毒藥效過后,調節池塘水質一次,及時改善水質,促進塘魚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