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前后農業生產管理要點
一、本期天氣預報
5月21日小滿,16~31號,氣溫15~31℃,氣溫比去年同期低。歷年來博羅小滿前后天氣復雜多變,強降水、強對流天氣時有發生,應密切留意縣氣象臺發布的最新預報預警信息,提前做好防災減災準備工作,并根據實際天氣情況安排農業生產。
二、種植生產管理要點
(一)蔬菜
做好露地蔬菜瓜果的培育管理,及時追肥,中耕除草,防病治蟲。針對不同蔬菜作物做好相應的栽培管理措施,重點是做好三溝配套,防止雨澇;加強田間管理,注意防治病蟲害;各類早熟蔬菜,要及時采收;繼續抓緊抓好各類夏播蔬菜的播種和育苗。
(二)果樹
注意保果壯果,坐果后趕緊增施有機肥,花生麩漚糞水,加鉀肥和少量氮肥淋施。病蟲害方面重點防治椿象、蒂蛀蟲、尺蠖、霜霉疫病等。
(三)水稻
加強早稻田間管理,倒二葉抽出期(插秧后40~45天)停止曬田,此后保持淺水層至抽穗。隨著田間作物密度的增大及暖濕天氣增多,有利于病蟲的滋生和蔓延,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稻飛虱、三化螟和稻縱卷葉螟等。插秧后40~50天防治紋枯病一次。
(四)茶葉
春茶生產已結束,隨著溫度的升高,雨量的增加,茶樹生長進入旺盛階段,應針對自己的茶園情況有選擇地做好夏茶采收、茶園病蟲防治及修剪等工作。
(五)花生
花生處在開花下針期,對旱澇非常敏感,特別是在開花下針期的后期,一定要做到遇旱要澆水,遇澇要排澇。開花下針期是花生需水臨界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總量的一半,此期土壤適宜的含水量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若土壤最大持水量在50%以下時應及時灌水,滿足生長的需要。澆水時要小溝潤灌,切忌大水漫灌。如遇降雨過多,應及時排除,以免莖葉徒長倒伏,降低產量和品質;病蟲害防治方面:此期的主要病蟲害有葉斑病、蠐螬、棉鈴蟲和蚜蟲。花生葉斑病在發病初期(田間病葉率達10%~15%時)用40%多菌靈膠懸劑10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每隔7~10天噴施一次,連噴2~3次,每畝每次噴藥液50kg。蠐螬近年來發生較重,在培土迎針時畝用50%辛硫磷250g加細土30kg拌勻制成毒土,順壟撒于植株附近,撒后中耕培土。蚜蟲用40%氧化樂果800~1000倍液或吡蟲啉1000倍液噴霧防治。
三、水產養殖管理要點
5月份天氣變化大,水溫逐漸上升,水生動物病害的發病率將呈上升的趨勢。塘魚的生長加快,攝食量不斷增加,養殖戶要做好病害防治及生產管理。漁業生產措施如下,僅供參考。
(一)病害防治方面
1、病情預測
(1)池塘養殖品種:易發生車輪蟲病、斜管蟲病、指環蟲病、小瓜蟲、細菌性敗血病、爛鰓病、腸炎病等;
(2)羅非魚:易發生鏈球菌病;
2、防控措施
(1)養殖生產者要加強生產管理,嚴格按“四定”原則投飼,并在飼料中添加多維和免疫增強劑等加強營養,增強體質,提高抗病力;
(2)在雷雨、悶熱天氣時,魚塘容易因缺氧而發生泛池,注意觀察魚類的攝食和水質情況,發現缺氧時有條件的池塘要及時加注新水、并采取增氧等措施;要定期潑灑微生物制劑和底質改良劑調節水質。
3、 病害防治方法
應根據養殖品種的實際情況,在相關專業機構或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實施。
(二)生產管理方面
1、養殖戶要根據天氣條件、塘魚攝食情況和活動規律適當增加投飼量,要求 “四定”投喂減少殘餌;
2、每天早、中、晚堅持巡塘,觀察塘魚攝食和活動情況,及時打撈殘餌。做好養殖場周邊排洪溝的整理與疏通工作,檢查池塘進排水口,加固塘堤,預防因突發性暴雨產生洪澇災害,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升高池塘水位,使池塘水深達250厘米以上。但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如果有大暴雨等極端天氣發生,要及時降低池塘水位20~30厘米;
4、陰雨天氣時,少投或不投飼料,并適時開增氧機;
5、5~10月是池塘養殖病害高發季節,建議養殖戶每隔20~30天,殺菌消毒一次,盡量減少有害病菌的生長。待殺菌消毒藥效過后,每隔20~40天調節池塘水質一次,及時改善水質,促進塘魚生長。
附:
汛期蔬菜、花卉、茶葉及中草藥防災減災技術要點
博羅當前已經進入汛期,多發的臺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天氣容易對農作物造成影響。為保障農作物安全,最大限度防災救災,特編寫了汛期汛期蔬菜、花卉、茶葉及中草藥防災減災技術要點,供種植戶參考。
一、蔬菜作物汛期防災減災技術措施
(一)關注天氣,做好防范
在暴雨來臨前,認真檢查田間各類排澇設施,做好溝渠疏通與清理。對于強降雨易造成內澇的田塊,應及時搶收可上市的蔬菜。
(二)臺風暴雨災害天氣后田間管理措施
1、清洗菜苗。
暴雨過后,對受淹的蔬菜及時噴水,把粘附在莖葉上的泥沙沖洗干凈。
2、及時扶理植株
大風造成蔬菜植株倒伏,必須搶時扶正,并適當培土護根。
3、噴施葉面肥
暴雨襲擊后,應及時噴施葉面肥,可用0.2%磷酸二氫鉀溶液和尿素溶液混合噴施葉面。
4、中耕松土和防治病害
排除漬水后,應及時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結,影響根系生長,并及時地施用藥劑防止病菌侵染,避免造成病害暴發。
5、重播早熟品種
如遇到災害嚴重,可播種速生蔬菜,爭取提早上市,也可種植甜玉米。
二、花卉苗木臺風暴雨災害天氣后復產措施
(一)關注天氣提前防范
臺風來臨前,進行疏枝修剪,減少受風面,并加固支撐。做好苗圃的防澇工作,疏通溝渠,降低地下水位。
(二)臺風暴雨災害天氣后田間管理措施
1、清理苗圃
盡快清理污泥雜物,對植株枝葉上的泥漿要及時用水清洗,海水倒灌的圃地,還要做好洗鹽工作。同時,及時清理因風雨吹落田間的枯枝、爛葉、木頭、石塊等雜物,以避免病害蔓延。
2、苗木修剪工作
剪除傷害嚴重的枝、葉、果實,并進行適度修剪。以疏枝、疏葉和短截為主,長勢越弱、受害越重的修剪量越大,對于萌蘗能力較差、受害較小的以疏葉為主。修剪時要注意剪口平滑,盡量減少對傷口周邊樹皮的破壞,防止撕裂。修剪后用石蠟或油漆對大剪口進行處理,可用噴托布津200倍液,以防病菌侵入。
3、扶正花木
被臺風吹倒的花木要及時扶正。對被洪水沖倒的大樹要盡快扶正樹體,并設支架支撐固定,對外露的根系要重新埋入土中,做好培土覆蓋。
4、中耕培土
及時松土增加土壤通氣性,對淹水時間3天以上的苗圃地排水后要扒土晾根,減少爛根,1至2天后再覆土護根。
5、根外追肥
可選用0.1%至0.2%的磷酸二氫鉀、尿素以及葉面肥等進行根外追肥。每隔10天左右一次,連噴2至3次。待樹勢恢復后,再施腐熟的人畜糞尿、餅肥或尿素,促發新根。
6、病蟲害防治
災后易發病害,要及時噴藥防治和灌根處理,藥劑可選用1%波爾多液、50%退菌特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粉劑800倍液、代森銨200倍至4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濕粉劑600倍至800倍液等,間隔3至4天噴(灌)一次,連續3至4次,以控制病害的發生。另外,苗木受淹后樹勢衰弱,以及修剪后大量新梢的萌發,更易遭受蟲害的侵襲,應加強觀測,及時防治。
三、茶葉臺風暴雨災害天氣后復產措施
(一)抓好茶園巡查防范
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在臺風暴雨來臨前,加強茶園巡查,做好茶園棚架、生產設施等加固工作;提前檢查疏通茶園排灌溝渠,搶挖排水溝,低洼或地下水位較高茶園,排水溝深度應達1米以上;要提前轉移低洼處的茶葉、生產資料和設備等,做好防范臺風暴雨準備。
(二)臺風暴雨災害天氣后田間管理措施
1、抓好受澇茶園搶排
臺風暴雨過后,對受澇成齡茶園要盡快組織勞力排除明水。對于平地茶園,要及時在茶園四周開挖圍溝,中間開挖中溝或廂溝排水,將地下水位降至1米以下,降低土壤濕度和環境濕度,嚴防長時間浸泡引起茶樹死根爛根。對于抗澇能力較弱的茶樹良種繁育基地和幼齡茶園,要第一時間開溝排水,有條件的可采用水泵加快排水速度,盡量減輕漬害、澇害影響。
2、抓好受損茶園搶修
要抓緊搶修茶園水毀道路、溝渠、泵站等基礎設施,為災后恢復生產創造條件。對于受災茶樹良種繁育基地,重點加快修復苗圃地噴灌設施及泵站、受損棚室和遮陰設施。對山地、丘陵茶園,抓緊整修道路、溝渠和梯坎,疏通溝渠,保證水、路暢通,防止次生災害發生。對垮塌茶園,迅速組織修復重建,盡快恢復園相。
3、抓好災后茶園管理
(1)加強樹體管理。對于洪水沖泡的茶園,盡快清除樹冠上的污泥雜物,保持樹冠清潔衛生;對于水打沙壓的茶園,盡快挖除堆積的泥土泥沙;對于幼齡茶園,及時扶正倒伏茶樹,培土覆蓋根系。對水淹時間過長、傷根嚴重、葉片出現明顯萎蔫的茶樹,在排除積水、清溝排漬、表土干燥后,用修剪機進行重修剪或深修剪,減少茶樹枝葉水分蒸發和養分消耗,防止整株死亡。對露根、傷根的茶樹,及時培土,剪除帶泥沙的拖地枝和斷枝。其他受災較輕茶園要及時修剪,培養豐產樹冠,促使新芽萌發整齊。
(2)加強土壤培肥管理。茶園水淹后造成養分流失,易出現土壤板結,應及時補充養分、疏松土壤。一是噴施氨基酸等葉面肥,促進新葉萌發,盡快恢復樹勢。二是溝施腐熟有機肥和復合肥,溝深15厘米左右,施肥后及時覆土,促進茶樹生發新根。
(3)加強病蟲草害防治。一是加強蟲害防控。提倡使用殺蟲燈、性誘劑等綠色防控設施。茶尺蠖、灰茶尺蠖達到防治指標時,首選短穩桿菌、茶尺蠖病毒制劑等高效生物農藥進行防治;有害螨防控可噴施礦物油或釋放胡瓜鈍綏螨;茶小綠葉蟬使用苦參堿等植物源農藥防治。二是預防茶樹病害。對嚴重積水茶園,可通過適度修剪和噴施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3%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液,減少茶樹病害發生。三是注意抑制草害。對于幼齡茶園,可使用作物秸稈、山雜草、綠肥等進行行間覆蓋,覆蓋厚度10厘米左右,抑制草害發生。
四、中藥村臺風暴雨災害天氣復產措施
(一)準確掌握氣象信息提前防范
中藥材種植者要持續了解近期天氣狀況,做好應急預案,有針對性的開展相關工作,盡可能減少損失。
(二)臺風暴雨災害天氣后田間管理措施
1.開溝降漬,排除積水,降低地下水位。及時清理田間溝系或溝渠,疏通排水渠道,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防止缺氧漚根,促進中藥材根系生長。清理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2.加強通風和遮陽管理。大棚栽培或室內越夏的中藥材要及時做好通風降濕,和雨后驟晴天氣的遮陽降溫工作,防止中藥材失水萎蔫死亡。
3.雨后天晴,及時葉面追肥。暴雨淋洗會造成土壤養分流失和植株生長不良等,要結合防病治蟲,采用葉面追肥方式及時適量補施氮、磷、鉀肥及其它復合微肥,補充植株養分以盡快恢復長勢。
4.及時搶收或改種。對尚有上市價值的受災中藥材,積極采收,減少損失。對受災嚴重的中藥材,根系已死亡的要及時清理田園,安排好重新播種或改種工作。
5.注意病蟲害預防控制。高溫高濕環境極易引發枯萎病、根腐病、霜霉病、炭疽病、疫病等病蟲害。要針對不同品種、受害程度及時噴施殺菌、殺蟲劑,同時注意用藥安全。持續降雨過后,天氣轉晴氣溫快速升高,有利于各種病蟲害發生與流行,極易引發各種病害,在晴天午后選擇安全藥劑及時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