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前后農業生產管理要點
一、本期天氣預報
7月7日小暑,1~15號,氣溫25~35℃。歷年小暑期間短時強降水、短時大風、雷電等強對流天氣時有發生,容易發生局部性洪澇災害,應密切留意縣氣象臺發布的最新天氣預警信息,提前做好防災減災準備工作,根據實際天氣情況安排農業生產。
二、種植生產管理要點
小暑的到來,意味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氣溫炎熱,同時受印度洋和南海的西南季風影響,期間降雨量明顯增加。雨熱同期的氣候條件下農作物進入了茁壯生長階段,生產上要特別注意防高溫熱害、防旱澇、防蟲病等田間管理。
(一)蔬菜
7月上旬常出現雷暴天氣,要注意防御熱、雷、雨的危害。大棚果類蔬菜多數進入拉秧期,做好大棚前茬作物清理,土地翻耕,應抓住這個時期天氣,進行高溫悶棚等消毒工作,以減輕下茬病蟲害;露地蔬菜已進入采收盛期;秋茬作物育苗選擇一些耐熱品種,育苗場所應選在地勢高燥、能灌能排、通風良好的大棚或專用育苗棚中進行。風口、門口用防蟲網封嚴。中午棚頂用遮陽網覆蓋降溫,有條件的安裝外遮陽和微噴降溫設施。為防雨澇,四周疏通排水溝,并做成高畦,做好病蟲害預防工作。黃瓜在高溫情況下容易出現生長障礙,可選用抗熱品種,并根據黃瓜實際生產階段的適宜溫、濕度及時降溫通風、灌溉,同時加強水肥管理以提高植株的抗熱及抗病能力。
(二)水稻
對成熟的早稻要注意適時收割,對未成熟的早稻要注意養根保葉,保持田間濕潤,不宜過早斷水,要保持田間干干濕濕。如遇洪澇災害,應及時排干積水,適當增施肥料,一般畝用尿素4~5斤,以促進稻株恢復生長。
(三)花生
花生田間要保持土壤干爽,防漬防旱,以延長根葉的生長壽命,根據種植時間和天氣情況做到及時釆收,另外根據株型葉色等選育好良種,以備秋植用種。
(四)茶葉
7月氣溫逐漸上升,利于茶園病蟲草害發生,當前茶葉農事的重點是茶園病蟲草害防治。病害有茶云紋葉枯病、茶炭疽病,可選用75%甲基托布津、百菌清75~100克/畝;蟲害主要有假眼小綠葉嬋、長白蚧,可選用10%吡蟲啉15克/畝,夏季惡性雜草生長旺盛,應單獨進行人工削除或噴灑除草劑,以減少為害。病蟲害防治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提倡使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誘殺、人工捕殺、摘除)。
“龍舟水”集中期降水較多,如果積水將不利于茶樹生長。因此,不論平地或坡地茶園,都應注意茶園的疏通排水,避免在汛期發生澇害。
(五)水果
1、荔枝:早、中熟品種采收后要加強管理,做好修剪、施肥工作,恢復樹勢、促進新梢抽發;遲熟品種要及時采收,并于采后修剪、施肥以恢復樹勢、促進新梢抽發。
2、柑橘:繼續摘夏芽至放秋梢;施攻秋梢肥,占全年施肥量40%,在放秋梢前15-20天施下;夏剪,施秋肥后進行;注意蚜蟲、粉虱、潛葉蛾、紅蜘蛛及炭疽病的防控。
三、水產養殖管理要點
7月天氣變化大,容易對塘魚產生應激作用,因此水產養殖應以飼料投喂、調節水質及疾病防控等為工作重點。具體措施如下,僅供參考。
(一)病情預測
1、草魚:易發生出血病、腸炎病、肝膽綜合癥等,需要重點防控。
2、羅非魚:易發生鏈球菌病。
3、加州鱸、生魚等:易發生諾卡氏菌病。
4、鱖魚:易發生虹彩病毒病。
(二)防控措施
1、科學掌握投喂量。
(1)保證餌料質量。動物性餌料要新鮮適口,基本不帶致病菌。配合餌料要求配方合理,營養全面。青綠餌料要求青嫩爽口。
(2)科學投喂。堅持‘四定’原則,根據天氣、水質和水產養殖動物活動和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投喂量。水溫超過30度后要適當減少投喂量。
2、定期調節水質。
(1)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其他水體清潔劑清潔養殖水體,殺滅有害細菌,使水體的透明度、溶氧、pH值等都保持在適宜的狀態。
(2)定期用微生態制劑調節水質。常用的微生態制劑有光合細菌、枯草桿菌、芽孢桿菌、乳酸桿菌以及EM制劑等。
3、做好魚病預防工作。
(1)要堅持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防治結合。重點要注意草魚的出血病、腸炎病、肝膽綜合癥及羅非魚的鏈球菌病。
(2)因天變無常雨連綿,魚塘容易因缺氧而發生泛池,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注意觀察魚類的攝食和水質情況,發現缺氧應及時加注新水、并采取增氧等措施,定期潑灑微生物制劑和底質改良劑調節水質。
(3)病害防治方法應根據養殖品種的實際情況,在相關專業機構或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實施。
(三)生產管理方面
1、每天早、中、晚堅持巡塘,觀察塘魚攝食和活動情況,及時打撈殘餌。養殖戶做好養殖場周邊排洪溝的整理與疏通工作,檢查池塘進排水口,加固塘堤,預防因突發性暴雨產生洪澇災害,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近期雨水較多,養殖戶要加強巡塘,提前降低池塘水位,加固塘基及防逃設施,檢查養殖器械和用電設施的安全等。
3、陰雨天氣時,少投或不投飼料,并適時開增氧機。
4、建議養殖戶每隔20~30天,殺菌消毒一次,盡量減少有害病菌的生長。待殺菌消毒藥效過后,每隔20~40天調節池塘水質一次,及時改善水質,促進塘魚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