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前后農業生產管理要點
一、本期天氣預報
6月5日芒種,1~15號,氣溫20~33℃。芒種期間,容易發生持續性、極端性強降水,需要注意防御局地強降水和雷暴大風。應密切留意縣氣象臺發布的預警信息,提前做好防災減災準備工作,并根據實際天氣情況安排農業生產。
二、種植生產管理要點
芒種期間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容易發生局部性洪澇災害、強對流天氣等重大氣象災害,生產上要加強相關應對措施的準備。同時高溫高濕天氣有利于多種病蟲害的發生與為害,應及時做好病蟲害的綜合防控工作。
(一)蔬菜
露地栽培的瓜菜品種較多,大多數處于采收和營養生長旺期。要針對不同瓜菜品種栽培技術要求,加強田間管理。進入采收期的果菜每隔10天追肥一次,干旱要及時澆水,雨后要及時排水,同時做好整枝、綁蔓、摘除老、病葉,加強病蟲害防控等工作。各類早熟蔬菜,要及時采收;同時繼續抓緊抓好各類夏播蔬菜的播種和育苗。
(二)水稻
近期持續降水,導致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兩遷”害蟲遷入量大,早稻中后期病蟲防控形勢嚴峻,要切實加強早稻中后期病蟲害防控和肥水管理:
1、遵循“早破口早施藥、遲破口遲施藥”的防控原則,抓住水稻破口期防治關鍵時期,重點防控水稻“兩遷”害蟲、鉆蛀性螟蟲、稻瘟病、紋枯病等重大病蟲害。稻飛虱要采取“壓前控后”治理策略,后期要重點防控褐飛虱,防止大面積“穿頂”,藥劑可選用三氟苯嘧啶、氟啶蟲胺腈、吡蚜酮、呋蟲胺、烯啶蟲胺等品種;稻縱卷葉螟、鉆蛀性螟蟲要抓住低齡幼蟲高峰期適時用藥,藥劑可選用乙基多殺菌素、多殺霉素、茚蟲威、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四氯蟲酰胺等品種;稻瘟病要抓好破口期和齊穗期兩次防治,預防穗頸瘟兼治稻曲病和穗腐病等穗期病害,藥劑可選用三環唑、稻瘟靈、春雷霉素、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品種。
2、老病區及龍舟水重發地區要做好細菌性病害的預防控制;紋枯病防控藥劑可選用噻呋酰胺、井岡霉素、苯甲·丙環唑、丙環·嘧菌酯等品種。
3、做好施藥后防效檢查,對漏治和防治不到位的要及時進行補防,防止出現“失管田”和“漏治田”。
4、抽穗開花期灌淺水,以后田間要保持濕潤,不宜斷水過早。降水較多時,要注意防止田間受浸導致根系衰老。生長中期的水稻應適當增施鉀肥,始穗、齊穗期時可結合噴藥噴施0.5%磷酸二氫鉀葉面肥,提高結實率。
(三)茶葉
茶樹經過春茶連續采摘后,樹體的大量營養物質已被消耗掉,這階段的茶園管理主要任務是恢復茶樹生機。夏季茶樹新梢生長旺盛,如果茶園疏于管理或管理不善,生殖生長旺盛會過分消耗養分,直接影響夏茶的產量,同時對秋茶甚至來年春茶產量也有重大影響,致使秋茶或來年春茶遲發少發。因此,茶園應根據實際情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幼齡茶園。淺耕除草、追施肥料、鋪草防旱。可以破壞土壤表層毛細管減少下層水分蒸發、抑制雜草生長,刺激下輪茶芽萌發、恢復生機。
2、及時修剪。根據茶樹年齡和樹勢,采取相應的修剪措施,培養整齊豐產樹冠。修剪后必須加強水肥管理。
3、合理采摘、留養。夏季采摘應注意多留葉,葉層厚度保持15—20厘米。
4、疏通水溝防澇。“龍舟水”集中期降水較多,如果積水將不利于茶樹生長。因此,不論平地或坡地茶園,都應注意茶園的疏通排水,避免在汛期發生澇害。
5、重視病蟲害防治。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提倡使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誘殺、人工捕殺、摘除)。重點預防茶小綠葉蟬、黑刺粉虱、茶尺蠖、茶毛蟲、螨類等危害夏秋梢。
三、水產養殖管理要點
6月份是魚類大量攝食且快速生長的最佳時期,同時又是魚類流行病易暴發的階段,加上降水天氣增多對,生產上應以飼料投喂、調節水質及疾病防控等為工作重點。
(一)病情預測
1、爛鰓病:主要危害草魚和青魚,鰱、鳙、鯉、鯽等魚,從魚種至成魚均可受害,水溫15℃以上時開始發病,20℃以上開始流行,養殖戶需要重點防控。
2、細菌性敗血癥:作為暴發性流行病具有危害重,流行廣,周期長,殃及的魚類品種多,死亡率高等特點,主要危害鯽、魴、鰱、鳙和鯉等魚,需要重點防控。
3、細菌性腸炎病:是草魚、青魚的高發病,從魚種至成魚都可受害。此病水溫18℃以上開始流行。25℃~30℃是流行高峰期。常與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等并發,草魚、青魚的養殖戶要重點防控。
4、草魚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魚魚種和1足齡青魚,發病水溫20℃~30℃,25℃~28℃最易發生。
另外,需注意防控赤皮病、鏈球菌病、錨頭鳋病和指環蟲病等。
(二)防控措施
1、科學掌握投喂量。
(1)保證餌料質量。動物性餌料要新鮮適口,基本不帶致病菌。配合餌料要求配方合理,營養全面。青綠餌料要求青嫩爽口。
(2)科學投喂。堅持“四定”原則,根據天氣、水質和水產養殖動物活動和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投喂量。
2、定期調節水質。
(1)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其他水體清潔劑清潔養殖水體,殺滅有害細菌,使水體的透明度、溶氧、pH值等都保持在適宜的狀態。
(2)定期用微生態制劑調節水質。常用的微生態制劑有光合細菌、枯草桿菌、芽孢桿菌、乳酸桿菌以及EM制劑等。
3、做好魚病預防工作。
(1)要堅持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防治結合。
(2)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積極做好暴雨天氣的應對準備。主要包括及時加固養殖設施,防范低氣壓天氣引起的水體缺氧,做好強降雨引起水質變化的防范工作。
(三)生產管理方面
1、每天早、中、晚堅持巡塘,觀察塘魚攝食和活動情況,及時打撈殘餌。做好養殖場周邊排洪溝的整理與疏通工作,檢查池塘進排水口,加固塘堤,預防因突發性暴雨產生洪澇災害,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保持池塘在最高水位。但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如果有大暴雨等極端天氣發生,要及降低池塘水位20~30厘米。
3、陰雨天氣時,少投或不投飼料,并適時開增氧機。
4、建議每隔20~30天,殺菌消毒一次,盡量減少有害病菌的生長。待殺菌消毒藥效過后,每隔20~40天調節池塘水質一次,及時改善水質,促進塘魚生長。
5、夏季魚塘使用增氧機方法:
(1)晴天中午開機:這時魚池上下水層溫差別較大,下層水中氧氣得不到及時補充,若開啟增氧機,就可沖破水的阻力,使上下水層得以交換,溫差與氧差也大大減小,下層水中的氧氣便可以得到補充。
(2)陰天清晨開機: 這時因日照強度弱,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造氧較少,整個水體溶氧條件差。所以在溶氧點較低的清晨開機,可以解決天亮前后因缺氧而造成魚浮頭的危險。
(3)陰雨連綿半夜開機:在這種情況下,日照的強度比陰天還要弱,魚塘中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造氧極少,因而必須在半夜開機造氧,以防止魚泛塘。
(4)晴天傍晚不開機:避免攪動底泥增加耗氧,這時魚塘中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要停止,不能向水中供氧。
(5)陰天白天不開機:以免破壞浮游植物在表層利用弱光進行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