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水稻病毒病發生
去年我縣在泰美、石壩、觀音閣、園洲等鎮均有水稻南方黑條矮縮病發生,預計今年水稻病毒病發生風險加大,局部存在重發生的可能,各鎮(街)農業部門及各種植戶要高度重視,切實從水稻育秧抓起,做好病蟲發生和預防工作。
一、防控重點
水稻病毒病的防控重點是做好水稻苗期和本田前期的安全防護,采取“殺滅帶毒害蟲,切斷病毒源,控苗保田,控前期保后期,控蟲防病”的防治策略,減少帶毒昆蟲的來源基數,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做好帶毒白背飛虱、葉蟬擴散前的防控工作。
二、防控建議
1.農業防治
適當減少農藥使用次數保護天敵昆蟲,創造有利的稻田生境;在播種前提前翻漚大田,及時清除秧田及大田周邊的雜草,有效減少秧田周圍傳毒介體蟲口基數,秧田選擇遠離病田或病毒病歷史病區,提倡統一連片育秧,因地制宜適時播種。
2.拌種
用吡蟲啉、吡蚜酮、噻蟲嗪、呋蟲胺等拌種,預防秧苗期稻飛虱、葉蟬傳播的病毒病。注意嚴格按照農藥標簽要求,用準種子處理的藥劑濃度,不可盲目加大或降低濃度,以免影響稻種的發芽率及藥劑處理效果。
3.進行防蟲網育苗
水稻育秧時,特別是晚稻和往年發生過病毒病為害的稻區,有條件的盡可能采用20~40目防蟲網或15~20克/平方米無紡布全程覆蓋秧田育秧,或采用工廠化集中育秧,阻隔稻飛虱、葉蟬等介體昆蟲傳毒,預防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瘤矮病、條紋花葉病等水稻病毒病。
4.秧田防護
秧苗期建議施藥2次,第一次在秧苗一葉一針期至二葉期施,第二次在秧苗移(拋)栽前2-3天施“送嫁藥”。防治稻飛虱和葉蟬可選用三氟苯嘧啶、氟啶蟲胺腈、呋蟲胺、烯啶蟲胺、毒死蜱、烯啶·吡蚜酮、吡蚜·呋蟲胺、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等。
5.大田防護
水稻移栽后20天內,是大田防控病毒病的關鍵期。要求移栽后8~20天必須噴藥一次,重點用藥防治稻飛虱和葉蟬。中后期管理按常規防治進行。
6.及時清除病株
在苗期和本田前期,發現疑似受感染植株,應及時剔除病株,并集中埋入泥中。病害特別嚴重的田地要及時翻耕補種。
7.注意科學用藥,嚴禁使用高毒農藥或禁限用農藥,按藥劑說明配藥,要注意藥劑的安全間隔期。
8.做好農藥包裝物的回收,保持田園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