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縣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始終將耕地保護作為農業發展的首要任務,深入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夯實耕地質量監測的基礎上,創新農技特派員服務機制,做好地力培肥、科學施肥、綠色防控病蟲害等技術服務,助力耕地地力和糧食單產提升,切實為糧食生產保駕護航。
規范耕地質量監測體系建設。博羅縣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發揮上下聯動作用,與惠州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及鎮街技術人員形成市縣鎮(街)三級聯動監測體系,通過開展耕地管理數據疊加分析、外業實地核實、監測匯總分析等工作,及時調查跟進監測點農作物種植、施肥管理等情況,及早發現監測點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等問題,并指導做好到整改工作。2024年7月,縣農綜中心啟動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年度調查評估工作,對全縣25個監測點逐一排查,發現問題并立即協同整改。同時依托電子終端建立“一點一檔”電子檔案管理,實現數據動態更新和實時共享,在國家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中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創新農技特派員服務耕保和糧安工作機制。博羅縣建立農技特派員“77+N”服務工作機制,遴選5組32名有經驗的農技特派員精準對接25個國省市三級耕地質量監測點所在村鎮及耕作農戶,扎實開展農業良種良法推廣、技術指導培訓等服務。市縣鎮村四級農技人員各司其職,市級農技人員負責統籌數據平臺,縣級負責監測、調查及數據上傳,鎮村級配備專職聯絡員,農戶通過“農友圈”APP參與數據反饋。通過政務專網實現數據直連,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聯動的立體化監管網絡,從發現問題到落實整改,對耕地變化情況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數據賦能+精準施策”,實現耕地質量動態監管與科學管護,為耕地質量保護和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提供有力支撐。
農技服務助力糧食生產增產、提質、增效。為充分發揮監測數據價值,博羅縣農技特派員將專業數據應用于“77+N”的其他工作事項,如糧食生產示范點、高產示范片、荔枝產業重點村等,通過面對面講理論,手把手教技術,幫助種植戶知其地、習其性、明優劣、懂調補,指導農戶科學施肥、培肥土壤,助力建設農業良種良法示范基地25個、省級水稻綠色高產高效千畝示范片4個,實現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片畝產580公斤以上、耕地質量提升推廣示范基地玉米增產5%以上。實踐證明,以數據賦能耕地保護,推行農技特派員“77+N”服務,創新了耕地質量監測工作體系,提高了工作效能,有效應對了耕地土壤酸化、有機質下降、養分失衡等挑戰,有力促進了農業增產、提質、增效,為博羅糧食生產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