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院胃腸/肝膽/甲狀腺外科副主任醫師黃嘉俊收到患者為表謝意送來的紅包,他當即拒絕,但由于家屬、患者心里不踏實,為穩定患者情緒,不影響手術開展,他第一時間向醫院反饋情況,并將紅包存入了患者住院押金里,演繹了一幕感人至深的和諧醫患情......
前些日,家住博羅的顧先生來到我院求醫。但是,即將進行手術的時候他卻高興不起來,原來,醫生一直不肯收取他給的紅包,他和家屬心里一直不踏實。顧慮重重下,無法安心接受手術!為了讓患者及家屬安心,也為了避免耽誤手術,黃嘉俊只得先收下紅包,顧先生和家屬看到紅包送出去一直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
“手術在即,考慮到家屬心情,為了不讓他們擔心,緩解他們焦慮的情緒,可以集中精力做手術,我就先暫時‘保管’下這個‘紅包’,等我們做完手術,再請護士長幫忙把錢交到患者住院費里。”黃嘉俊表示。
手術很順利,術后,黃嘉俊把住院費的繳費單遞回病人家屬手里,他說道:“心意領了,但這錢是絕對不能收的,治病救人就是醫生的天職,我會盡心盡力的對所有患者,患者健康出院了,自己心里就會非常高興。”黃嘉俊坦言,他只是物歸原主而已。
顧先生得知黃嘉俊“巧拒”紅包后,感動不已:“這次來醫院住院治療,深切感受到醫護人員設身處地為自己考慮,并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經常抽時間詢問我的身體情況。”顧先生被他們的敬業精神所感動,也想通過這種方式表示感謝。他表示,很慶幸能遇到這樣一群醫德好、醫技高的好醫生。
患者給醫生送紅包對每一個醫護人員來說,都是一件沉甸甸的“心事”。黃嘉俊說:“作為一名醫生在允許的條件下,要撫慰病人情緒,更要堅守自己做醫生的底線,這才是醫者風范,才真正對得起‘廉潔’二字。”
行醫至善,治病救人是醫生的天職,拒收紅包也是恪守醫德的表現。黃嘉俊醫生的事跡,是我院醫德醫風建設的一個縮影,也很好的詮釋著當代醫生的“大醫精誠”。
古語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近年來,我院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醫德醫風建設,深入開展收受“紅包”、回扣專項整治行動,通過打造醫德典范,教育引導醫護人員從思想上牢固樹立廉潔行醫、依法執業的觀念,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在醫院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院上下形成了清風正氣,使精神更加振奮、作風更加務實、行為更加規范、服務更加優質、紀律更加嚴明。
在我院,醫護人員退回和拒收的“紅包”,都變成了一面面錦旗、一封封感謝信和一聲聲感謝。醫護人員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患者及家屬真正相信了醫護人員的職業操守,沒有“紅包”,醫護人員一樣會恪盡職守,醫術與服務同樣會盡善盡美。我院也將持續涵養醫院廉潔文化,弘揚行業清風正氣,切實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滿意度。
供稿:新媒體運營中心 張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