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也是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我院高度重視科研工作,為科研人員提供了大力支持,各學科不斷涌現出具有代表性的科研作品,在第三屆惠州市醫學科技獎評選中喜獲5個三等獎!這些科研項目都是醫務人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臨床需求為工作導向的體現。從基礎科研到臨床應用,他們不斷踐行著服務患者和轉化醫學的理念。
一起來看看我院獲獎的項目吧
↓↓↓改良式取胎頭在第二次剖宮產術中的應用
項目介紹:剖宮產術是具有剖宮產史或者瘢痕子宮的產婦進行生產的所采用的主要手段,而胎兒的胎頭娩出是剖宮產手術中的關鍵步驟,因此探討改良式取胎頭在第二次剖宮產術中的應用效果及其對分娩結局的影響是目前婦產科的研究熱點之一。針對第二次剖宮產孕婦開展的子宮下段宮腔外取胎頭法(即改良式取胎頭法)已被國內外知名醫院證實,其相較于傳統的手入宮腔取胎頭法可以明顯減少子宮切口撕裂、切口血腫形成等常見剖宮產不良預后的發生。推廣此技術的臨床應用將有助于填補市內相關研究領域的空白及提高本院剖宮產的技術水平。
獲獎者:黃月婷、陳琳、時雪芬。
△陳琳、黃月婷、時雪芬(排序從左到右)。
基于4CH8理論的兒童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實踐與研究
項目介紹:隨著生活方式和疾病譜的改變,兒童慢性病日益增多且發病率迅速上升,慢性病病程長、反復發作、需長期治療等特點直接影響兒童的體格、心理發育和社會適應能力,降低患兒的生活質量。本研究基于慢性病兒童健康行為水平的不同發展階段,以社區健康管理為核心,從不同社區醫師的角度提出了相應的健康管理策略,初步建立4CH8社區健康管理模式,對兒童慢性病的形成原因及健康行為的相關理論進行了歸納和總結,為4CH8理論在兒童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推廣和應用提供理論依據。獲獎者:曾媚、陳玲、鄧志威、陳巧芬
△鄧志威、曾媚、陳玲(排序從左到右)。
鎖孔開顱神經內鏡下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在基層醫院的臨床價值研究
項目介紹:高血壓腦出血發病率占原發腦出血患者50%以上,作為人類死亡最常見的三大疾病原因之一,具有發病迅速,高致殘率及高致死率的特點,是基層醫院常見病。神經內鏡具有可視化操作、視野廣、成像清晰,術中對腦組織牽拉小及手術時間短等優點。本研究運用鎖孔開顱神經內鏡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可顯著縮小開顱范圍,精準清除血腫,降低顱內感染風險,最大限度保護神經纖維,有效減少腦組織繼發性損傷。該成果的推廣對惠州市基層醫院開展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具有指導意義。
獲獎者:廖小輝、文俊、王麗君、羅洪海、鄧一帆、陳偉平
△文俊,王麗君,廖小輝(排序從左到右)。
二維及三維超聲成像技術在胎兒唇腭裂中的研究應用
項目介紹:唇腭裂是胎兒最常見的顏面部畸形,近20年來在主要畸形排位中穩居前三位,發生率約14/10000。腭裂嚴重影響患兒日后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同時給家庭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經濟壓力。本研究采用二維及三維超聲成像技術結合三節段分析法判斷胎兒唇腭部的完整性,在評估腭裂的類型、范圍及嚴重程度上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的推廣,可以提高產前唇腭裂的檢出率,有利于孕婦進行全面的產前咨詢及遺傳風險評估。
獲獎者:蔣朝霞、王雙燕、胡科峰
△王雙燕,蔣朝霞,胡科峰(排序從左到右)。
保留左結腸動脈腹腔鏡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中低位直腸癌的臨床療效及對血漿miR-21分析
項目介紹:結直腸癌是僅次于前列腺癌和肺癌的男性第三大惡性腫瘤。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ME)是直腸癌治療性切除的外科手術金標準,該術式分為保留左結腸動脈與不保留左結腸動脈兩種方法。本項目采用保留左結腸動脈腹腔鏡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比較兩種方法的手術情況、術后情況及血漿miR-21表達。該成果的推廣,將有利于提高直腸癌病患的臨床療效,對患者的愈后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
獲獎者:劉躍強、郭亞爽、陳蓮
△郭亞爽,陳蓮,劉躍強(排序從左到右)。
近年來,我院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在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不斷優化科研服務,提高管理水平,營造創新爭先的氛圍,圍繞臨床特色形成系列成果,促進更多高質量科研成果獲得同行和社會認可。未來,我院將繼續秉持科技創新發展理念,深耕臨床特色,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同時,我院也將不斷吸引高端人才加入,為推動博羅縣醫療技術創新貢獻力量。
供稿:科研教學部 李俊鋒
供圖:新媒體運營中心 聶洪鈺
一審:黃雪娉
二審:聶洪鈺
三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