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醫教融合,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持續提升教學質量,科研教學部于2025年4月圍繞臨床教學、技能培訓及學術創新三大主線,組織開展了系列規范化、常態化教學工作。
一、夯實基礎知識,開展理論授課培訓
4月9日與23日,骨創傷與關節外科林靖副主任醫師與新生兒科陳嶸峰副主任醫師分別主持主題為“四肢開放性骨折的診治”與“兒童膿毒血癥”的專題授課,吸引全科培訓醫生、實習醫生及社區轉崗醫師等50余人參與。兩場理論授課立足基層診療需求,助力提升基層急重癥救治能力。
△林靖主持理論授課
△陳嶸峰主持理論授課
二、聚焦臨床備課質量,深化教學病例討論
4月16日,王依主任主持兒科教研室集體備課,陳嶸峰副主任醫師擔任主講老師,備課主題為“兒童膿毒血癥”,備課小組成員陳群娣、梁瑞添、楊漢林和殷見芬圍繞2025版兒童膿毒性休克管理專家共識展開深度研討,并對重點難點問題提出了富有建議性的意見。
同日,眼耳鼻咽喉科彭明主治醫師主持教學病例討論,主題為“難治性鼻出血”,共有50余名全科醫生和實習醫生參加。本次病例討論不僅系統梳理高血壓性出血、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等難治性病因的鑒別要點,而且強調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在定位責任血管中的金標準價值。
△王依主持集體備課
△彭明主持病例討論
三、鍛造實戰能力,勤練臨床操作技能
4月,科研教學部為全科培訓醫生及醫護實習生組織了2場技能操作培訓,培訓主題包括“大量不保留灌腸術”與“導尿術”,共30余人次參加。本次培訓由經驗豐富的李惠萍、陳小芳主管護理師擔任實訓導師,采用“理論講解+示范操作+分組練習”的三段式教學模式。培訓重點演練環節包括:(1)標準化操作流程:嚴格遵循最新版臨床操作指南,重點訓練無菌操作規范、體位擺放技巧及導管置入手法;(2)并發癥預防處理:針對灌腸過程中的腸黏膜損傷風險、導尿術相關尿路感染預防等關鍵點進行情景模擬;(3)人文關懷實踐:特別加強患者隱私保護、操作前溝通解釋及疼痛管理等醫療人文要素訓練。培訓學員通過高仿真模型反復操練,實訓老師“一對一”指導點評,確保每位學院掌握操作要領。
△陳小芳示教導尿術示教
△李惠萍示教大量不保留灌腸
科研教學部將繼續密切配合醫院教學工作布局,緊緊圍繞臨床教學目標,精心組織院內各類教學活動,不斷加強學員在臨床實踐中分析與判斷能力培養的同時持續提升臨床醫師的教學能力,為推進健康博羅建設注入可持續人才動能。
供稿:科研教學部 李俊鋒
供圖:科研教學部 彭蘭、黎向聰、楊莉瑕、譚許鳳
一審:黃雪娉
二審:聶洪鈺
三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