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院醫務部在醫院黨委的領導和帶領下,緊密圍繞醫院的核心任務,致力于提升醫療質量、優化服務流程、加強醫療安全。經過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顯著的成效。
新冠感染醫療救治工作
2023年新年伊始,面對疫情防控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我院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將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到“保健康、防重癥、治重癥、防死亡”,醫院全院“一盤棋”統籌調配醫療資源,科學優化就醫流程、合理調配醫療力量,全力提升救治能力,切實保障患者安全有序就醫。
擴充呼吸重癥資源
提高收治床位使用率
短期內因肺炎患者的暴增,原有的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呼吸重癥一區)、老年病科、中醫科、感染科等相關科室床位不能滿足肺炎患者就醫需求,醫院立即擴充呼吸科床位資源,將原消化內分泌科、康復醫學科、泌尿胸乳外科、婦科、兒科、神經外科一區、手足外科、骨科等改為呼吸重癥二區、綜合內科、呼吸三區、呼吸四區、呼吸五區、呼吸六區、呼吸七區、呼吸八區。新增八個呼吸病區,新增呼吸救治床位482張,同時抽調有重癥救治經驗的內科主任支援,有效應對肺部感染病患就診需求,大大緩解急診壓力。并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安排相關科室走廊加床。
全院“一張床”管理
統籌調度預約住院
為緩解急診科待入院患者周轉壓力,內科疾病需要住院患者需由急診科或發熱門診醫生評估入院,在預約中心安排住院,其他內科醫生(含門診內科)無權限辦理住院。醫院嚴格落實監管,對執行不力的科室進行約談,最大限度滿足患者住院需求。
分層分級分類收治
我院按病種和病情分類收治,重癥醫學科、神經外科二區主要收治需氣管插管需要使用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的患者;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重癥監護一區)主要收治呼吸相關疾病重型及危重型患者,消化內分泌科(重癥監護二區)主要收治呼吸相關疾病重型患者;綜合內科、呼吸三區、呼吸四區、呼吸五區、呼吸六區、呼吸七區、呼吸八區等其他內科主要收治內科相關基本患者。各層級科室之間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動態調整轉科治療。
與此同時建立院內巡診制度,組建院內巡診專家隊伍(8名),實行分片區包干制,切實提高醫療救治規范化、同質化水平,充分評估患者健康狀況,指導診療方案,保障醫療安全,加快病床周轉,緩解近期床位緊缺壓力,保障市民就醫需求。
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
中醫科實行人員分片區包干制,對現有新冠患者進行巡診,非重型患者使用協定方,重癥病例一人一方,加快中醫治療介入治療,充分發揮中醫治療作用。加強中醫康復理療治療,針對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現咳嗽、乏力、出汗、失眠、嗅覺異常等癥狀中醫藥康復理療可以發揮整體調節作用,促進恢復。康復醫學科治療師負責全院新冠感染患者進行會診,對符合條件患者進行肺功能康復治療或俯臥位通氣訓練。
全院人力集中調配
因醫務人員感染導致“非戰斗減員”,為緩解醫務人員緊張壓力,全院人力資源“一盤棋”調動。一是抽調有重癥救治經驗的內科主任到新成立的呼吸病區支援,大幅提升新成立科室的救治能力。二是面對急診就診壓力增大,就診人次增多,及時增補醫護人員到急診上崗工作。三是擇期手術延緩入院,將部分手術室護理力量補充到人手緊缺的科室支援。四是在發熱門診就診人次有所回落時,動態抽調發熱門診醫護力量補充到相關人力緊缺科室支援。
新院整體搬遷工作順利完成
在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上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院于9月19日成功完成了新院的整體搬遷工作。
醫院經過長時間的精心籌劃和全面準備,各科室在院領導班子的統一帶領下,齊心協力將住院部患者安全轉運至新院區。當天共搬遷了23個科室,共轉運427名患者,其中救護車轉運急危重癥患者54人、術后或行動不便患者159人和急診搶救室患者4人,大巴車轉運輕癥患者210人。各科室按照“各司其職、精誠團結、安全有序”的轉運原則,共同協作,通力配合,使得此次整體搬遷工作順利完成。
專科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
不斷加強重點專科建設
自胸痛中心啟動建設至今,心血管內科開展心血管介入手術近3000臺,急診PCI手術量超800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門球時間月平均最低40.32分鐘(總平均58.13分鐘),遠低于國家標準的90分鐘,更創下最低門球時間15分鐘的佳績,達標率達91.52%。2022年3月9日,廣東省胸痛中心協會組織專家對我院胸痛中心進行現場核查;2022年5月27日,廣東省胸痛中心協會公布我院胸痛中心通過省級驗收;2023年5月19日,通過國家級驗收接受國家級標準版胸痛中心授牌,這標志著我院的胸痛管理體系、技術力量和綜合救治能力達到國家級水平,也標志著心血管學科發展跨上新臺階。
在12月2日召開的惠州市胸痛中心2023年工作總結會上,我院胸痛中心交出亮眼成績單,各項指標獲得驕人成績。12月23日廣東省胸痛專業質量總結會召開,我院獲評“2023年度標準版胸痛中心質控先進單位”。據統計,過去一年里,我院胸痛中心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PCI手術307例,平均門球時間47.27分鐘,門球時間達標率95.99%,雙繞(繞行急診科及CCU病房)比例75.44%,是惠州市內急診PCI手術例數最多、門球時間最短、門球時間達標率最高、雙繞比例最高的標準版胸痛中心。
不斷細化專科建設
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現代醫學飛速發展,治療手段方式持續改進,亞專科建設是診療的精細化發展方向,加快亞專科建設是醫院進一步“做精、做專、做強”,為患者提供精細化診療服務,加快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1
10月18日骨科分科,分別成立兩個細化專科——骨創傷與關節外科、脊柱外科,并正式揭牌啟用,標志著該院不斷細分學科,充分整合、優化醫療資源,助推骨科診療技術發展。
2
11月8日,普通外科調整為一科二區的新格局,分為普外一區(胃腸腹壁疝外科)和普外二區(肝膽胸乳甲狀腺外科)。普通外科是一個集胃腸、肝膽、甲狀腺、腹壁疝、胸乳外科、小兒外科、創傷急救及微創外科為主的綜合性科室,是惠州市醫學重點發展專科和臨床重點學科。
3
11月23日腫瘤科分區,分為腫瘤科一區和腫瘤科二區,將打造以腫瘤內科治療、微創治療、外科治療、放療為主的腫瘤治療中心。其中,腫瘤科一區重點發展治療胸腹部腫瘤,腫瘤科二區重點發展治療血液性疾病、頭頸惡性腫瘤、骨軟組織肉瘤、皮膚及附件惡性腫瘤。
4
12月21日消化內分泌科分科,成立消化內科和內分泌科。消化內科是博羅縣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綜合實力最強的消化疾病診療中心,每年胃腸鏡檢查和治療15000余人次,多項臨床技術已達三級醫院水平,在市內處于先進地位,解決了地域內群眾的常見多發病、急危重癥、疑難病的診療難題。內分泌科更是成為博羅唯一擁有專業營養師及糖尿病專科護士的科室。
不斷優化服務流程
為滿足患者的就醫需求,保障急診患者及時收入專科住院治療,通過微信信息平臺建立“博醫床位管理聯絡工作群”,各科室設立專門的床位管理員,與急診醫學科建立信息聯系,及時收到每日急診醫學科滯留患者信息,各科室加速院內床位周轉,及時將患者收治入院,使患者得到專科的醫療救治。
緊密型醫聯體再創佳績
搬遷至新院區后,我院以“創三甲”為抓手,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不僅增派專家,也加大了醫療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在人才培養、科室管理和科研等方面與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實行同質化管理,著重抓好醫療質量控制體系建設和完善,對于手術風險管控、手術級別授權、急診、院感、用藥等各環節進行嚴格管控,按照三甲標準不斷完善。
2023年11月,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辦公室發布《關于確定第一批市縣級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中心的通知》,確定我院等25家醫療機構為廣東省第一批縣級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中心,“惠州市博羅縣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中心”正式掛牌,成為惠州市首家入選的縣級中心。作為廣東省首批縣級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中心,這是對我院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工作的高度認可,也標志著我院慢性呼吸疾病防治技術邁向了新的臺階。
展望未來
在未來的工作中,醫務部將繼續深化醫療改革,優化服務流程,提高醫療質量。同時,加強醫療安全監管,防范醫療風險。通過不斷努力和創新,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安全的醫療服務。
供稿:醫務部 王壽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