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麻醉科緊跟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麻醉科癌痛治療的新進展,借助市中心人民醫院優質醫療資源的協同聯動,在該院麻醉科羅德興主任的支持和指導下,成功完成博羅縣首例難治性癌痛鞘內嗎啡泵植入手術。術后患者癌痛控制良好,日前已順利出院,繼續腫瘤綜合治療中。
這一突破,照亮了博羅縣域麻醉疼痛管理領域的革新之路,也為難治性癌痛患者癌痛控制和管理提供新的選擇。此次手術的圓滿成功,意味著博羅縣域癌痛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前沿的癌痛控制管理技術。首例鞘內嗎啡泵植入手術的順利施行,是麻醉科、疼痛科和腫瘤科在難治性癌痛管理上技術創新、多學科協作及優化醫療服務,持續努力的結果。
為了加強博羅分院難治性癌痛病人的治療,成立了由麻醉科、疼痛科和腫瘤科組成的難治性癌痛多學科診療(MDT)模式,在腫瘤科徐穩深主任團隊,疼痛科楊驥云主任團隊的密切協作下,孫岸靈主任帶領麻醉團隊綜合患者的具體病情,控制疼痛情況,包括疼痛評分和爆發痛的情況,使用的藥物種類、劑量和途徑,存在的副反應等問題進行詳細的討論、分析,利用包括抗腫瘤治療、鎮痛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和神經調控治療(如微創介入治療如神經阻滯術、神經叢毀損術、經皮椎體成形術和鞘內嗎啡泵植入術)等手段緩解癌痛,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評。
在“創三甲”與醫聯體建設的雙輪驅動下,孫岸靈積極推動博羅分院麻醉科對標市中心人民醫院麻醉科,他時刻牢記作為科室領航者的使命擔當,全力夯實人才培養根基,緊跟學科發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大力開展新技術。麻醉科將以此次手術為全新的啟航點,依托緊密型醫聯體建設的持續賦能,全方位強化學科建設,大力發展麻醉治療學,探尋更多的難治性癌痛管理方案,持續優化患者就醫流程,讓人民群眾就近就獲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知識知多點
什么是鞘內嗎啡泵?
鞘內嗎啡泵,即植入式鞘內藥物輸注系統(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m, IDDS),堪稱難治性癌痛的“終極武器”。它能夠直接將微量嗎啡精準送達鞘內(脊髓蛛網膜下腔)的疼痛靶點,以極小的藥物劑量實現高效的疼痛緩解,其用藥量僅是口服藥量的1/300,同時顯著降低藥物副作用。尤其適用于服用嗎啡后嘔吐、便秘嚴重或本身患有胃腸道疾病的患者,以及不愿意服藥的患者。
鞘內嗎啡泵植入鎮痛并非全身使用大劑量阿片類藥物無效后的補救措施,植入時機不必拘泥于阿片類藥物劑量大小。后續需進一步進行局部放射治療患者不影響 IDDS 植入。
科室簡介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麻醉科獨立建制于2008年。近年來,隨著博羅分院與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緊密型醫聯體建設的深入推進,在市中心人民醫院麻醉科的大力支持下,博羅分院麻醉科已成為博羅縣域內醫療技術力量最雄厚的麻醉學科。
麻醉科主要工作范圍涉及臨床麻醉、急救復蘇、疼痛診療、舒適化醫療、臨床教學與科研以及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等。建有層流潔凈手術室19間,日間手術室7間;有復蘇床位12張。配備有功能齊全的麻醉生命支持、監測設備,以及先進的外科手術設備,麻醉科現有醫護人員58人,包括:麻醉醫師22人(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6人,主治醫師11人,住院醫師4人),其中:碩士生導師1人,碩士3人,在讀碩士5人。護理人員36人(手術室護士30人,復蘇室護士6人),其中:副主任護師2人,主管護師11人,護理師21人,護士2人。為病人安全和麻醉學科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麻醉科的愿景:
安全、無痛、舒適、高效,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
供稿:麻醉科 劉嘉豪、尹士強
供圖:麻醉科 賴威遠
一審:孫岸靈
二審:聶洪鈺
三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