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普通外科門診來了一位老年患者。老人家發現右側腹股溝區包塊2年多了,走路或站立時間長了,包塊就突出來,平臥休息后包塊能消失。除了有些許墜脹感沒有其他癥狀,因此沒太在意。最近1個月,老人家發現包塊頻繁突出,平臥后也無法自行消失,才讓家人帶他來醫院就診。接診的普通外科主任胡斌告訴患者這是腹股溝疝,建議住院手術治療。老人家和家屬接連問:“什么是腹股溝疝?得了疝氣,一定要手術嗎?還有沒有其他治療方法?”
在普外科門診
遇到這樣提問的患者還是不少的
讓我們帶著對“疝”的各種疑問
聽聽專家是怎么講的
什么是疝氣?
疝氣,俗稱“小腸氣”,是指人體內臟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解剖位置,通過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疝氣最常見于腹部,尤其是腹股溝區,表現為站立、用力時腹部或腹股溝區出現的包塊,平躺或用手按壓后可減小或消失。在所有“疝氣”中,腹股溝疝最為常見。
腹股溝疝是怎么形成的?
腹股溝區本身就很薄弱,內有血管、精索(男性)或者子宮圓韌帶(女性)穿過,在部分嬰兒特別是早產兒,內環口未閉或發育不良,給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而老年人肌肉萎縮,腹壁薄弱,且因咳喘、便秘、前列腺增生導致的排尿困難等疾病,致使腹壓升高,更為疝的形成提供了動力。
總而言之,腹股溝疝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腹壁肌肉強度降低,二是腹內壓力增高。在兩者的共同作用下,導致疝的發生。
腹股溝疝有什么癥狀?
腹股溝疝的主要表現是腹股溝區的可復性包塊,早期表現為單側下腹部腹股溝區(偶有見雙側)墜脹感。
隨著時間的流逝,腹股溝區會出現時有時無的包塊,包塊常在行走、咳嗽時出現,休息、平臥或推送后可消失。包塊大小也逐漸增大,開始約拇指頭大小,后來逐漸變大如雞蛋、拳頭等。
如果不及時治療,包塊會越長越大,甚至順著腹股溝區墜入陰囊內。如果從薄弱區跑出來的是腸管,此時會出現下腹墜脹、腹痛、腹脹等消化不良的癥狀。如果跑出來的是膀胱,也可能出現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等癥狀。
疝氣可以不做手術治療嗎?
疝氣是不可能自行痊愈的!吃中藥、疝氣托、疝氣帶壓迫都無法根治疝氣,早發現、早治療,手術是唯一能治愈的方法。目前絕大部分疝均可以通過微創手術來解決,其中TEP手術是一種成人疝微創手術方法,通過腹腔鏡技術,在腹膜外層進行疝補片修補,而無需進入腹腔。這意味著術后疼痛較少,康復時間更短,復發率更低。廣大市民如有此類問題,請及時到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普通外科??崎T診就診。
腹股溝疝手術有哪些注意事項
1、有吸煙史的患者,術前應戒煙;有呼吸道癥狀(如咳嗽)或排尿困難(如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應待癥狀緩解后再擇期手術。
2、腹股溝疝術后平臥6小時,采用腰麻的患者術后6小時內避免抬頭和下床。
3、手術后6小時可酌情流質-半流質飲食。
4、疝囊較大者可在術后陰囊下方墊毛巾抬高陰囊以減少積液形成,腹股溝區使用沙袋壓迫12小時。
5、如術中無導尿,術后6小時后可下床排尿;術中導尿的患者,術后次日晨拔除尿管后可下床排尿。對于前列腺增生的老年患者,術后繼續使用改善前列腺增生癥狀的藥物,保持術后排尿通暢。
6、術后可進食高纖維食物(如全麥面包、馬鈴薯、新鮮水果和蔬菜等),多喝水,防止便秘。有便秘患者,術后可使用改善便秘的藥物,如:麻仁膠囊、乳果糖等。保持大便通暢,術后排便不能過度用力。
7、術后一周保持切口干潔,術后三個月內避免進行劇烈運動或從事重體力工作。
8、出院后一周、一個月、三個月按期到門診隨訪。
普通外科簡介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普通外科是一個集胃腸、肝膽、甲狀腺、腹壁疝、胸乳外科、小兒外科、創傷急救及微創外科為主的綜合性科室,是惠州市醫學重點發展專科和臨床重點學科,是惠州市醫學會普外分會、肝膽外科分會、甲狀腺外科分會、胃腸外科分會、肛腸外科分會、微創外科分會及小兒外科分會的副主委單位;該科學術地位和榮譽高,技術力量雄厚,綜合實力強,設備齊全,擁有超高清的史托斯腹腔鏡和膽道鏡設備,目前科室共有醫生15人,護理人員29人,其中主任醫師2人(均為惠州市名醫和博羅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副主任醫師7人、主治醫師3人(研究生1名),住院醫師3人(研究生1名),副主任護理師1名。
科室在一代又一代學科帶頭人的創新與引領下,全體醫務人員秉承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堅持以患者的最大獲益為導向,緊跟醫學領域前沿,大膽創新,勇挑重擔,不斷革新技術,科室綜合實力突飛猛進,尤其腹腔鏡微創技術進入了跨越式發展,科室85%以上的疾病均開展了腹腔鏡微創手術,年住院病人超過3200人次,手術例數超2千人次,診療數量及業務水平位居惠州市前列,對普外科急危重癥及疑難疾病、創傷急救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供稿:新媒體運營中心 賴輝明
一審:胡斌
二審:聶洪鈺
三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