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博羅縣人民醫院工會委員會第五屆三次職工代表大會圓滿落幕,博羅縣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張敏才應邀出席,醫院領導班子成員及職工代表共75人參加,大會由醫院黨委委員韓永忠主持。
會前,院領導分別參加了代表小組的討論,代表們肩負全院職工的重托,以飽滿的熱情和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充分發揚民主,依法履職盡責,積極建言獻策,展現出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
大會在國歌聲中拉開序幕。會議伊始,韓永忠宣讀第五屆三次職工代表的增補名單和《2023年職代會提案收集情況及落實報告》,并要求相關部門會后要按照提案答復落實好具體工作。
大會在莊嚴的國歌中拉開帷幕。
黨委委員韓永忠作《2023年職代會提案收集情況及落實報告》。
大會聽取了工會主席作《2022年工會工作總結及2023年工會工作計劃報告》和醫院總會計師練麟章作《2022年財務收支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財務收支預算草案的報告》。
工會主席表示,工會委員會以服務醫院大局、服務全體職工為根本,辦實事、求實效,致力于把工會建成組織健全、深受信賴的職工之家,在醫院高質量發展中充分發揮積極作用。落實把醫院領導的關懷送到職工心中,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為職工排憂解難,團結廣大職工主動作為、建功立業,使全院職工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醫院高質量發展建設之中。
醫院工會主席作《2022年工會工作總結及2023年工會工作計劃報告》。
醫院總會計師練麟章作《2022年財務收支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財務收支預算草案的報告》。
會上,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林茂華作《2022年職代會院長工作報告及2023年下一步工作計劃》,全面總結了2022年醫院各項工作完成情況。林茂華指出,全院干部職工在上級的領導和支持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醫院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堅持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兩手抓,各項事業取得了新進展,為人民群眾的健康提供了堅實保障。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目前需要應對的風險與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
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林茂華提出了2023年工作要點,進一步明確了醫院的發展目標,希望全體干部職工都能繼續秉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初心使命,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和更加務實的行動,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干出新氣象、展現新作為、再創新輝煌,為健康博羅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林茂華作《2022年職代會院長工作報告及2023年下一步工作計劃》。
職工代表們認真審議并通過了《2022年工會工作總結及2023年工會工作計劃報告》《2022年財務收支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財務收支預算草案的報告》《2022年職代會院長工作報告及2023年下一步工作計劃》。報告客觀全面地總結了去年所取得的成績,也實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明確了2023年的工作目標和任務,重點突出、催人奮進。
職工代表們認真聽取并審議報告。
醫院黨委書記林燕峰在總結發言時圍繞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和創三甲工作的目標,對大家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要求:一要發揮高質量黨建引領作用。以黨建引領優化就醫流程,把黨建工作與醫療業務有機結合,激發我院醫務工作者多為群眾做實事、解難題,同時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作風紀律教育,抓實抓細醫德醫風和職業道德建設。二要做好新院搬遷工作。新院搬遷是政治任務,要抓住關鍵環節,精準發力。針對搬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多想“怎么辦”,少說“不好辦”,加強溝通協作,保證各項工作有效對接,真抓實干,搶抓時間,早日完成搬遷任務。三要強化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做好各分院特色專科建設,在幫扶專科建設上繼續完成補短板,抓實抓好醫共體信息化建設工作,完善“千縣工程”要求的“20個中心”建設,不斷提高縣域住院率。四要提升醫院服務質量。落實“一黨委一品牌”創建工作,擦亮“服務有溫度”黨建品牌,牢固樹立服務病人的基本理念,實現一站式、一次性服務,以改善醫療服務態度、提高醫療服務效率為抓手,把黨對我院的絕對領導優勢轉化為我院改革發展內生動力。
黨委書記林燕峰總結發言。
博羅縣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張敏才代表縣總工會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在講話中總結了縣總工會過去一年對醫院工作的大力支持,同時對醫院工會和職工代表們提出了幾點工作建議:一是切實履行工會基本職能,在深入開展工會工作上下功夫,為推動醫院健康發展、職工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作出積極貢獻。二是要準確定位,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嚴格按照職代會和職工代表的職責和權利辦事。三是要積極參與,著力提高促進發展的能力,始終緊扣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立足本職工作,主動擔當作為。
博羅縣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張敏才致辭。
最后,博羅縣人民醫院工會第五屆三次職工代表大會在莊嚴的《國際歌》聲中圓滿落下帷幕。
大會閉幕奏唱國際歌。
博羅縣人民醫院全院上下將以拼的姿態、搏的干勁,凝心聚力、踔厲奮發,技術上挑戰自我、精益求精,服務上至情無我,大愛無私,錨定“三甲”目標,用擔當和汗水譜寫一往無前、璀璨生輝的博醫2023!
供稿:黨辦 崔銀玉
供圖:新媒體運營中心 賴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