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黃奶奶因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植入永久起搏器,在術后的第三天 ,突發左肩關節疼痛難忍。經過詢問,才知道黃奶奶因為擔心電極脫位,左側肢體一直制動,肩關節未活動,造成了左肩關節粘連、肩周炎。
那么該如何指導黃奶奶早期活動呢?
我院心血管內科醫護人員通過對黃奶奶術后的早期活動指導,有效緩解了黃奶奶的疼痛。
活動如下:
第一天握拳屈肘:握拳運動:患側五指用力伸直,再用力握拳。曲肘運動:患側手肘彎曲至胸部,再自然下垂。
第二天雙臂擺動:上肢往兩側伸展,回收再打開。重復以上動作,逐漸過渡到與肩關節持平。
第三天前屈后伸:站立將患肢前屈和后伸。逐漸增加伸展的幅度,不超過45°。以上活動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鐘
手術2周后,做旋臂運動和攀巖運動
旋臂運動:患者呈站立位,上肢自然下垂,術側以肩為軸,前旋和后旋。
攀巖運動:面對墻壁,術肢手指在墻壁上逐漸上爬,應小于90°。
手術后3個月摸對側耳朵:患者站立位,身體不可彎曲,術肢抬起從同側耳部逐漸摸向對側耳后。以上活動每天1-2次,每次5-10分鐘。
上述功能鍛煉,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疼痛及耐受程度選擇運動次數及持續時間。注意術側上肢避免提、推、拉重物,避免劇烈運動,避免用力過度或幅度過大的動作,如打網球、舉重物等,以免影響起搏器功能或電極移位,但可以進行騎車、慢跑、游泳、跳舞等活動。
心血管內科為了方便患者記憶,還制作了7句口訣:握拳屈肘,雙臂擺動,前屈后伸,前旋后旋,上肢爬墻,摸對側耳。
供稿、供圖:心血管內科 黃文華
審稿:心血管內科 曾淑媛、童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