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上午
博羅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正式揭牌啟用
醫院領導班子及相關部辦負責人
共同見證揭牌儀式
醫院搬遷新院區已兩月,
從硬件設備的煥然一新,
到技術力量的再度升級,
這是博羅縣人民醫院
一次“華麗的蛻變”。
為貫徹“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
服務理念,強化專科建設,
向患者提供個性精準化的診療服務,
博羅縣人民醫院不斷在“裂變”
細分專業科室,“量身定制”醫療服務
為創建三甲醫院打下堅實基礎!
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林茂華表示,專科的不斷細分,是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升服務效率、縮短就醫時間、改善就醫體驗的一項重要舉措。他提出了三點希望與要求:一是定目標、建品牌,科室發展要有目標、有動力。立足新的起點,要不忘初心、錨定目標,持續發展壯大科室優勢,提高服務能力,保障醫療安全,唱響品牌價值,凝聚發展合力,將消化內科打造成“技術強、質量高、服務優、品牌響”的新型優勢學科。二是做科研、育人才,科室成長要有支撐、有后勁。要用好穩定現有人才,根據科室人才結構特點,給予充分的發展空間,人盡其才。要積極儲備未來人才,培育一批適合科室學科建設發展、科研能力提升的優秀年輕、骨干人才,為醫院高質量發展賦能增力。三是強技術、展優勢,科室建設要有方向、有突破,在學科精細化管理、專業技術水平的提升上再上新臺階。
消化內科主任王學群表示,“分科”是醫院打造精細化服務的有力舉措,一方面患者就診時能根據自己的情況,更快捷到對應科室就診。另一方面,精細化分科有助于實現“專病專治”,患者能享受到更權威、更專業的醫療服務。對于患有多種疾病的患者,醫生深耕自己的專科領域的情況下,進行多學科合作,患者獲益最大,治療效果也更優。
醫院未來也將不斷推進精細化管理,提升軟硬件實力,迎接一次又一次的“裂變升級”,實現醫院結構再造,加快區域學科發展、打造特色專科、培育專業領域的領軍人才、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促進醫院規范化建設,推動醫院朝著更加高精尖的方向邁進,更好地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優質高效的相關疾病診療服務。
消化內科簡介
消化內科多年來在醫院班子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以科主任王學群主任醫師為學科帶頭人的消化內科人順應醫院發展和醫改大潮,勇于擔當,開創學科項目及技術,多項臨床技術已達三級醫院水平,在市內處于先進地位。現為惠州市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及消化內鏡學會分會副主任委員單位,系博羅縣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綜合實力最強的消化疾病診療中心。消化內科擁有一支從事消化道疾病臨床診療和基礎研究的高素質和穩定的人員隊伍,現有臨床醫生10名,其中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3名,主治醫師3名,住院醫師2名,護理人員20名,其中副主任護師1名,護理師及護士10余名。近年來承擔多個市級科技立項,在院內獲得多個獎項。在國家級、省級期刊發表論文共40余篇。每年均有市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舉辦消化相關專題講座及學習班多次,帶動和提高了本地及周邊地區消化內科醫生的醫療技術水平。
消化內科下設有專科門診、消化病區、內鏡中心等3個相關職能科室。共有床位53張。病房寬散潔凈,設備一應俱全,有布置幽雅的雙人、三人病房,讓患者享受到家的溫馨。病房主要收治消化系統疑難急危重疾病和內鏡介入性治療病例。病房實行三級醫師查房制、疑難重雜癥會診制,以及與相關學科定期病例討論制,保證了醫療安全和醫療質量。
內鏡中心專業設備推目前擁有先進的日本奧林巴斯( OLYMPUs )電子胃鏡、電子腸鏡、氬氣高頻電刀、醫用內窺鏡滅菌設備等。年胃腸鏡檢查和治療15000余人次。目前常規開展了無痛胃腸鏡、急診胃鏡、術中內鏡臨床應用及內鏡下活檢、止血、息肉切除、取異物、食管胃曲張靜脈治療、食管及胃腸道狹窄梗阻擴張術及支架植入術、經胃鏡造瘺術、空腸管置入、痔瘡及出血內鏡微創治療等,現已全面深入開展胃腸道早癌切除術(黏膜切除術 EMR 、黏膜下剝離術 ESD 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注射(硬化劑、組織膠等)、消化道支架置入術等,新技術、新項目常態化,解決和極大地改善了地域內群眾的常見病、多發病及急危重癥、疑難病例的診治情況。
消化專科門診為新近開設的專家門診,主診醫師均為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專家,可為廣大患友提供三甲醫院的診療服務。專科門診設在2號樓2樓,前臺設有導醫臺,護士會耐心地解答患者的各種疑問并提供幫助。
專科出診時間
王學群:周二、周三上午、周五下午
余志金:周一下午
孫慰軍:周二下午
科室電話:0752-6299439
科主任:王學群
副主任:余志金
護士長:利友瓊
供稿、供圖:新媒體運營中心 張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