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真實的博醫故事
在細微而有力量的感動中
建立醫生與患者的連接
他們積累著對生命的
悉心體察和情感交流
把同情、憐憫、關愛
刻入了他們的職業基因
在過去的一年里,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對衛生健康事業的全面領導,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堅持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持續擦亮“服務有溫度”黨建品牌,推動醫院黨風廉政建設、技術、人才、服務和質量管理等工作全面提升,轉化為醫院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無數黨員干部職工奮戰在前,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集體和個人。本期,我們走進2023年度博醫院長嘉獎科室——心血管內科,來聆聽他們的故事。
在心血管內科,有一本獨特的小本子。這本本子里紀錄著患者們一筆一畫寫下的感謝話語,也蘊含著患者們對醫護人員最真摯的情感和謝意。
在這飽含真情的一字一句中,心血管內科的每一個人,也在傳承著醫者的精神,捐獻熱血,托起生命的希望。
鋪設一條永不堵塞的“心路
他們,分秒必爭,一次又一次挑戰生命禁區創造奇跡。
他們,與死神搏命,用一根導絲連通萬千患者的“心路”。
他們,被稱作心尖上的舞者。
在內科領域,心血管內科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心血管內科,以專業、高超的技術,成為縣域內乃至全市先進水平的心血管內科專科。他們勇于突破,以醫聯體派駐專家謝桂庭為學科帶頭人,科室先后開展了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電生理檢查+射頻消融術、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先天性房間隔缺損封堵術、左心耳封堵術、胸主動脈夾層腔內隔絕術、腹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下肢動脈閉塞癥等多項高難度介入技術,填補了縣域多項醫療技術空白,處于同級別醫院領先水平。
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期間,我院胸痛中心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PCI手術307例,平均門球時間47.27分鐘,門球時間達標率95.99%,雙繞(繞行急診科及CCU病房)比例75.44%,是惠州市內急診PCI手術例數最多、門球時間最短、門球時間達標率最高、雙繞比例最高的標準版胸痛中心,為縣域內心血管病患者鋪就了一條永不堵塞的“心路”。
強技術、搭平臺
帶動縣域“心技術”快速發展
早在2020年10月,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就已啟動胸痛中心建設,對照中國胸痛中心建設標準,通過搭建區域胸痛急救網、信息終端實現實時共享、強化培訓等措施,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整合了基層醫院、院前急救系統與院內綠色通道,形成區域協同救治體系,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和優化胸痛患者診治流程,使胸痛中心運行逐漸規范,“門球時間”等關鍵質控指標大大縮短,為眾多心梗患者贏得了寶貴的“黃金時間”。
這幾年來,在醫院的支持下,通過胸痛中心的建設,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將救治力量從院內擴展到縣域。科室團隊積極推動院際合作平臺建設,通過下基層、進社區,向群眾宣傳院前救治理念;通過醫共體網絡建設,實現快速轉診以提升救治效果;通過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改善長期救治成效。整合了基層醫院、院前急救系統與院內綠色通道,形成區域協同救治體系,提升了胸痛患者的整體救治效率,為眾多心梗患者贏得了寶貴的“黃金時間”。2023年正式通過中國胸痛中心認證,成為國家級標準版胸痛中心。
醫學就像是一條在海上乘風破浪的船,需要有優秀掌舵人,更需要船員們團結協作,才能櫛風沐雨,迎風而上。近年來,心血管內科不斷強化業務發展,壯大業務技術力量,購進先進醫療設備,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創新工作機制,大力培養學科帶頭人,注重新技術、新業務的推廣應用,全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為醫院的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供稿:新媒體運營中心 張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