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迎來了持續降雨天氣,從天氣預報可見,未來一周每天都下雨……
雨后,街道路面、花園步道等地,很多人都見到了這樣的大蝸牛。
它就是非洲大蝸牛,也叫褐云瑪瑙螺,是我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此蝸牛不能在水中存活,一旦下大雨便會從躲藏處爬出來。
有不少網友擔心,這種天氣路上很多非洲大蝸牛,走過時不小心踩到,害怕病菌是否會帶回家中?也有些大膽的網友,第一次見這么大的蝸牛,很新奇,徒手抓回家了。
關于非洲大蝸牛,小編在此提醒大家:
千萬別碰!!!
因為你不知道他“大大”的身軀里,藏了多少病毒和細菌。關于非洲大蝸牛身上“不可告人的秘密”,小編采訪了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何敏,由他為大家解答疑惑。
醫生解答
非洲大蝸牛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會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它的身軀有大有小,小的一般是7-8cm,大的可達20cm。可別小看它,它的身上攜帶多種細菌,用手觸摸,會引起皮炎、皮膚瘙癢、腫脹等。
非洲大蝸牛的身上寄生著各種寄生蟲,最常見的是廣州管圓線蟲,這種寄生蟲會往人體的中樞神經或腦脊液里‘鉆’,一旦感染,患者會不斷發熱、頭痛,引發腦膜炎,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如果生吃非洲大蝸牛,或生吃了非洲大蝸牛接觸過的蔬菜,病原菌也會被傳播至人體內。
如果在家中發現有它的跡象,想要“消滅”它也很簡單,只需要一袋食鹽,將適量的食鹽均勻的灑在非洲大蝸牛身上,蝸牛被撒食鹽后,軟體部分會融化成水而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非洲大蝸牛爬行處留下的黏液和排出的糞便,都存活著病菌和寄生蟲。所以,處理撒鹽死亡后的蝸牛時也一定要把粘液糞便等都及時清洗干凈。
以上醫生給出的解答
小伙伴們都記住了嗎?
在此小編還是想在強調一遍;
千!萬!別!碰!
非!洲!大!蝸!牛!
供稿:新媒體運營中心 聶洪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