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是醫者仁心的最美詮釋
是病患康復路上的守護天使
更是生命旅途中不可或缺的溫暖使者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腫瘤科護理團隊是一個團結向上、富有朝氣和奉獻精神的團隊,該團隊共由33名護士組成,在2024年榮獲博羅縣優秀護理集體的榮譽稱號。
在腫瘤科貢獻了七年時光的護士長張美霞,在提及她的團隊時,目光中流露出復雜的情感:疼惜她們的辛勤付出,喜愛她們的團結協作,驕傲她們的專業成就,更因看到她們的成長而感到欣慰。
人文關懷:溫情護理,心靈慰藉
相比于醫院的其他科室,在腫瘤科工作的護士們,每天面對著一群與癌癥斗爭的患者。這些患者不僅病情嚴重、治療過程漫長,而且心理負擔沉重,他們的生活仿佛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每分每秒都顯得格外珍貴。因此,腫瘤科的護理工作不僅僅局限于提供專業的醫療護理,更包括了對患者心理狀態的細致關注和人文關懷,護士們需要用更多的耐心和同情心,去理解、支持并尊重患者,讓他們在艱難的治療過程中,感受到來自醫護人員誠摯的愛與尊重,為他們帶來心靈上的慰藉。
除了專業的醫療護理,腫瘤科會開展安寧療護工作,針對疼痛、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咯血、惡心嘔吐、嘔血與血便等13種常見癥狀進行護理,落實口腔護理、腸內營養的護理、腸外營養的護理、靜脈導管(PICC/CVC)、留置導尿管的護理等16項舒適照護。
在特殊節日時,如三八婦女節和母親節,護士們會用心準備鮮花,為患者及家屬帶去誠摯的慰問,緩解疾病帶來的心理創傷。而且,護士們還會為過生日的患者舉辦慶祝活動,以及每月組織工休會,營造互助互勵的氛圍,增進病友間的相互支持與勇氣。
科室醫護人員本著以“一切為了病人”的原則,用耐心、愛心、責任心服務于每位患者。——護士長張美霞
創新技術:提升護理品質,減輕患者痛苦
在腫瘤科工作,護士面對的是心理和情緒上特別脆弱的患者。這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具備深厚的臨床經驗和堅實的醫學理論基礎,還需要掌握優秀的溝通技巧,加強專業護理人才的培養顯得格外重要,以適應這一特殊科室的高標準需求。為了提升護理水平,近年來,腫瘤科積極派出護士參與多種專業培訓,并在他們獲得必要的資格證書后,將新技能應用于實際護理工作中。
“2023年11月,我們腫瘤科護理團隊引進了中線導管置入新技術,并已成功實施了20多例。”護士長張美霞表示:“中線導管技術能夠滿足長達30天的靜脈治療需求,顯著減少因反復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降低患者經濟壓力,預防并發癥,同時有效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滿意度。” 這項具備操作簡便、高安全性和低并發癥風險的技術,標志著醫院靜脈治療技術向規范化和專業化邁進。
▲使用床旁B超機進行中線導管置入
砥礪前行:榮譽見證成長,展望未來發展
腫瘤科護理團隊在過去五年(2020-2024)連續獲得醫院優秀護理集體榮譽,2022年至2024年連續三年被評為博羅縣優秀護理集體,肯定了他們在專業技術和護理服務方面的努力。2019年,團隊在廣東省癌痛規范化護理中榮獲二等獎,在同一年舉辦的惠州市癌痛護理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2021年,腫瘤科獲得院內“優秀護理質量改善項目”獲得一等獎;同時獲得“院長嘉獎科室”。腫瘤科在2022年醫院優秀護理個案比賽中獲得二等獎;2023年,在醫院優秀護理個案比賽中獲得三等獎。進一步證明了他們在實踐中的專業性。
這些成績是腫瘤科護理團隊不斷努力、積極進取的有力見證,也是激勵他們繼續前進的動力。展望未來,腫瘤科護理團隊將繼續致力于積極開展新業務新技術,拓展服務領域,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本著“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原則,團隊特別關注化療對腫瘤患者血管健康的影響。
展望未來
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護癌癥患者血管、減輕反復穿刺帶來的不適,并確保治療的高效進行,腫瘤科計劃在2024年引進手臂式輸液港置入,這一技術旨在減少患者血管損傷,同時提高生活質量。此外,腫瘤科還將加強出院患者的延續性護理,特別是對于帶管出院的患者,如攜帶PICC管、尿管、胸腹腔管等。通過開展細致的隨訪服務,腫瘤科將減少患者及家屬往返醫院的不便,方便患者接受持續的護理,以實際行動全面提高患者護理體驗。
供稿:新媒體運營中心 聶洪鈺
供圖:新媒體運營中心 聶洪鈺,腫瘤科 張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