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多關節炎類型中
類風濕關節炎
因病程長、易反復、致殘率高等特點
這種病曾經被稱為“不死的癌癥”
但很多人還對它存在許多誤解:
“風濕”“類風濕”難道不是一種病?
關節炎?那就是關節的問題吧!
什么是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疾病,主要累及滑膜關節。這種關節炎通常呈對稱性,如果病情未得到控制,軟骨和骨受到侵蝕導致關節破壞,引起關節畸形。該病通常從外周關節進展到近端關節,若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在10-20年內造成嚴重運動障礙。
該病女性好發,發病率為男性的2~3倍??砂l生于任何年齡,高發年齡為40~60歲。
有數據顯示,未經治療的RA患者3年致殘率高達70%。但若能早期治療、規范治療,絕大多數RA可以完全緩解,當前的醫療水平控制大部分RA已是“游刃有余”。
得了類風濕關節炎怎么治療?
治療原則包括患者教育、早期治療、聯合用藥、個體化治療方案以及功能鍛煉。
早期治療在控制類風濕關節炎炎癥和減少關節損傷方面起著關鍵作用。目前,臨床治療通常包括藥物和其他非藥物治療的組合,來緩解疼痛癥狀,防止關節進一步損傷和功能喪失。如果疾病已經進展為晚期,也可以通過手術來更換受損的關節,以此改善終末期患者的疼痛和日常生活。所以,建議大家早發現,早治療,不要拖到疾病后期肢體致殘才來就醫。
類風濕關節炎有什么臨床表現?
全身癥狀
包括發熱、疲勞乏力、食欲減退、體重減輕等,但不具有特異性,很多其他疾病也會出現這些表現。
關節癥狀
晨僵
類風濕關節炎的一大典型癥狀,表現為晨起時,關節感到僵硬、發緊,像被鎖住了一樣,活動后才得到改善。晨僵時間一般較長,常持續1小時以上,且時間會隨著病情加重而變長。
疼痛
基本上所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都會出現關節疼痛和壓痛的癥狀,其中以手關節最為常見,其次是足趾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肘關節。疼痛多呈持續性和對稱性,時重時輕并伴有壓痛,受累關節處還可出現褐色色素沉積。
腫脹
因關節腔積液或關節周圍軟組織炎癥引起,多呈對稱性,可出現明顯的關節腫脹,常伴隨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指間關節的腫脹,因形似紡織用的“梭子”,因此也稱為“梭形腫脹”。
畸形
病情發展到晚期,患者會出現多種關節畸形,最常見的是手指關節(天鵝頸、紐扣化等畸形)和腳趾關節(拇外翻等畸形),膝、肘、肩關節也可因結構破壞而變形,嚴重者病變關節失去活動能力。
類風濕關節如何預防
1.注意保暖
特別在氣溫變化時更要注重關節及全身保暖。夜晚睡前穿戴彈力手套,清晨起床后若發生晨僵,先將雙手放入溫水中浸泡數分鐘,再緩慢活動關節。
2.加強鍛煉
鍛煉難度不宜過大?;顒討珊唵蔚綇碗s,循序漸進,活動量應以次日感到輕度疲勞,但不筋疲力盡為宜,相關鍛煉方式有太極拳等。
3.預防感染
遠離寒冷、潮濕環境,以防風寒濕邪侵襲。注意勞逸結合,在特殊期間戴好口罩、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以免免疫力下降。
4.注意飲食
飲食方面保證營養均衡,可以吃高蛋白、高營養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補充維生素,喝牛奶補鈣,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和高脂食物。
?溫馨提醒?
類風濕關節炎作為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用藥,要相信醫生、遵醫囑用藥、定期復診、不要擅自決定自己的用藥方案,只要積極治療,持之以恒,就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類風濕關節炎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介入
最后可能會導致關節受損、變形
患者自由活動或使用關節
能力下降或散失
如果有發現類似癥狀
建議及早就醫診治
供稿:新媒體運營中心 張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