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被“漸凍人”協會國際聯盟選定,并于2000年丹麥舉行的國際病友大會上正式確定。本期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漸凍人”,關愛那些逐漸被“冰封”的生命。
什么是漸凍癥
“漸凍人癥”醫學上稱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運動神經元病的一種,因為患者大腦、腦干和脊髓中運動神經細胞受到侵襲,患者肌肉逐漸無力以至癱瘓,以及說話、吞咽和呼吸功能減退逐漸萎縮無力,最終癱瘓,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大家把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的這種病癥,故俗稱“漸凍人”。ALS是一種進展性神經肌肉病,目前無法治愈,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五大絕癥之一。
漸凍癥病因
肌萎縮側索硬化的病因至今不明。20%的病例可能與遺傳及基因缺陷有關。另外有部分環境因素,如重金屬鋁中毒等,都可能造成運動神經元損害。產生運動神經元損害的原因,目前主要有:
1、神經毒性物質累積,谷氨酸堆積在神經細胞之間,久而久之,造成神經細胞的損傷。
2、自由基使神經細胞膜受損。
3、神經生長因子缺乏,使神經細胞無法持續生長、發育。
漸凍癥癥狀
一、肌無力與肌萎縮
肌萎縮側索硬化的常見首發癥狀為一側或雙側手指活動笨拙、無力,隨后出現手部小肌肉肌萎縮,萎縮嚴重時,患者雙手可呈鷹爪形。隨著疾病進展,可累及前臂、上臂和肩胛帶肌群等。
二、肌束顫動
患者受累部位肌肉常有明顯肌束顫動,即俗稱的“肉跳”、“肌肉跳動”。
三、延髓麻痹
一般發生在本病的晚期,也有少數病例可能為首發癥狀。舌肌常先受累,表現為舌肌萎縮、柬顫和伸舌無力。隨后出現腭、咽、喉、咀嚼肌萎縮,導致患者說話構音不清、吞咽困難、喝水嗆咳、咀嚼無力。
四、伴隨癥狀
患者還可能會出現自覺麻木感、肢體癱瘓、體重下降、呼吸困難、心律失常等癥狀。此外,患者還可能會出現抑郁及焦慮等情緒問題,因而出現失眠、食欲減退等。
漸凍癥診斷
漸凍癥的診斷并不簡單,需要結合臨床癥狀,通過詳細的體格檢查及肌電圖、磁共振等輔助檢查來進行綜合評估,必要時還需完善基因檢測(尤其是發病年齡較早的患者),腰椎穿刺等。同時,還需要與其他癥狀相似的疾病相鑒別,如頸椎病、腰椎病、平山病、脊髓性肌萎縮癥、肯尼迪病等,最終由專業的神經科醫生做出診斷。
漸凍癥治療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光生表示,雖然漸凍癥無法治愈,但早期規范的診斷治療,有助于延緩疾病進展,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1.藥物治療,目前已獲FDA批準的漸凍癥藥物如利魯唑、依達拉奉等,可以延緩病程進展。
2.營養管理,漸凍癥患者能夠正常進食時,應均衡飲食;吞咽困難時,應進食軟食、半流食,少食多餐,增加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的攝入。
3.呼吸支持,定期檢查肺功能,如出現呼吸困難等呼吸肌無力表現,應盡早使用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必要時需及時送醫。
4.心理治療,漸凍癥患者容易情緒低落,家屬應多給予鼓勵與陪伴,必要時可以請專業心理醫生進行心理疏導。
供稿:神經內科 陳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