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質疏松癥是一種與增齡相關的骨骼疾病,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增高。我國骨質疏松癥的防治面臨患病率高,知曉率、診斷率、治療率低(“一高三低”)的嚴峻挑戰。老年骨質疏松癥的防治是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層面骨健康管理的核心部分,怎么科學有效的防治老年骨質疏松癥呢?
一、增加對老年骨質疏松的認識
骨質疏松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組織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老年骨質疏松癥的特征是:骨礦含量下降,骨微細結構破壞,表現為骨小梁變細、骨小梁數量減少、骨小梁間隙增寬。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的活性都下降,骨代謝處于低轉換狀態。
什么時候需要懷疑可能有骨質疏松
(1)骨痛:表現為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夜間或負重活動時加重,可伴有肌肉痙攣、活動受限等。
(2)脊柱變形:嚴重骨質疏松癥患者,因椎體壓縮性骨折,可出現身高變矮或脊柱駝背畸形等。
(3)脆性骨折: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或受到輕微外力時發生的骨折。
如懷疑應行骨密度檢測。骨密度T值≤-2.5,則可診斷骨質疏松。此外,如發生骨折:髖部或椎體脆性骨折,不依賴于骨密度測定,臨床上即可診斷骨質疏松癥;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遠端的脆性骨折,且骨密度測定顯示骨量減少(-2.5<T- 值 <-1.0),就可診斷骨質疏松癥。
如何科學防控骨質疏松
(1)首先要調整生活方式
均衡膳食:建議攝入富鈣、低鹽(5 g/d)和適量蛋白質的食物。推薦攝入牛奶300-400 ml/d。
充足日照:直接暴露皮膚于陽光下接受足夠紫外線照射。注意避免涂抹防曬霜,但需防止強烈陽光照射灼傷皮膚。
規律運動:增強骨骼強度的負重運動,包括散步、慢跑、太極、瑜伽、跳舞和打乒乓球等活動;增強肌肉功能的運動,包括重量訓練和其他抵抗性運動。
戒煙、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及碳酸飲料。
(2)骨健康基本補充劑
對于老年骨質疏松患者或老年低骨量,伴有骨折高風險的人群,建議補充鈣劑和(或)維生素D作為基礎措施之一,與抗骨質疏松藥物聯合應用。
老年骨質疏松每日攝入元素鈣的總量為1 000-1 200 mg。需要補充維生素D者,不建議單次大劑量補充。建議用藥期間定期監測血清25(OH)D水平,以評估維生素D補充效果。
抗骨質疏松藥物
老年骨質疏松根據骨質疏松性骨折風險人群判定,分為骨折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及極高風險人群。
對于骨折低風險及中風險人群,可以進行維持骨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平衡膳食、充足日照、規律運動、控制風險因素)、補充鈣元素及維生素D。
對于骨折高風險及極高風險人群除上述措施外,還有規律使用強效抗骨質疏松藥物。
總之要遵循醫生的專業評估及建議根據自身情況科學合理防治骨質疏松。
供稿:藥學部 陳月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