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年、中老年人因患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高血壓等疾病進化成尿毒癥病例越來越多,而透析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些病人甚至每隔一兩天就要做一次透析,這不僅加重了病人及其家庭的負擔,治療前后的奔波更是苦不堪言。
在我院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各黨支部動員、響應、實踐,帶頭當好患者的貼心人,對于一些遇到困難的群眾,各黨支部、各科室也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盡心竭力地為群眾辦實事、解憂難。
本期,我們一起來看看腎內科的故事。
清晨,當大家還躲在溫暖的被窩里,許多需要做透析的患者卻已經早早地起床,前往醫院完成透析。這樣的透析治療,有些患者一周可能要做三次,在經年累月里,這些病人在長期與疾病對抗的過程中,早已身心俱疲,有些患者甚至失去了面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因此,對于腎內科醫護人員而言,治病救人、解除病痛是他們的職責,但心理上的疏導、生活中的照顧,從情緒和心理上幫助病人走出困境,讓他們重新樹立生活勇氣、勇敢地面對現實,也是他們作為醫護人員需要挑起的擔子。
醫院腎內科血透室護士長黃秋苑介紹到,隨著慢性腎臟疾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尿毒癥患者正在發展為一個大的群體,他們需要獲得系統的治療,家人的關愛和社會的支持,為此腎內科一直在努力為他們提供便捷的服務。
腎衰竭病人病情重、變化快,透析時的參數設置、肝素用量、透析模式都不一樣。透析一次要四個小時,過程中護理工作繁雜而辛苦,及時準確地為病人做基礎護理,耐心細致地為病人做病情觀察,醫護人員對機器功能的了解和靈活使用,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進行透析時,醫護人員也盡可能的給與患者以親人般的關愛,時時處處為患者著想。治療時,他們總是噓寒問暖,患者冷的時候給他們添加被褥;出現低血糖的情況,他們會為患者提供吃食;每小時量一次血壓,時不時檢查穿刺處是否滲血;醫生也會不時地了解病情,對患者說些鼓舞信心的話語;會耐心地教患者如何使用手機線上醫保繳費,對于沒有智能手機且行動不便的患者,醫護人員也會幫忙排隊繳費……這一切,都是腎內科殷切希望給患者帶來一個“賓至如歸”體驗,也是他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好展現。
一些患者表示,入院治療以來,受到了腎內科工作人員的諸多照顧。透析治療過程很長,工作人員會把自己的食物帶給他們吃,科室的保潔阿姨也為行動不便的人提供了許多幫助,上下樓、熱飯、身體清潔。這些在外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卻是患者生活中重要的構成,這讓他們深受感動。
“患者和我們每周要見數面,可能比家里人在一起的時間還長,幾年下來,感覺更像親人。他們的堅強,對生命的渴望,更讓我們認識到肩上的責任。他們要活下去,我們也會盡力讓他們有質量地活著。”黃秋苑說到。
為實現血液透析治療自動化、系統化、規范化,提升患者就醫體驗,腎內科還上線了血液透析管理系統,集血液凈化數據采集、存儲、分析、統計于一體的智慧化系統。它可以實時采集患者血透時的透析數據,保障了透析數據錄入的及時性、準確性。
醫生通過醫生端可以實時掌握透析患者相關情況,實時查看患者的透析信息,更精準了解透析患者的日常狀況,為下一步更精準透析提供技術信息。
護士則通過平板電腦即可對患者進行透析數據管理,進行血透前評估、血透中生命體征監控、醫生查房信息核對執行、血透后評估、健康宣教以及耗材核對等一系列工作,治療結束后生成、打印電子透析單,全程電子化操作,讓血液透析管理真正實現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
將忙碌、繁瑣的醫療工作做細,將平凡、重復的細節工作做精。正是這些看似細微但卻至關重要的照護,讓患者的生命得以更好延續,我院腎內科血透室用一個個小小舉措,盡心盡力地為患者服務,用他們的熱情傳承著雷鋒精神,以他們真誠暖心的行動詮釋著“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職責。
供稿、供圖:新媒體運營中心 張洋鑫
一審:吳勇
二審:聶洪鈺
三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