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糖尿病與幸福感”,倡導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作為糖尿病健康服務的核心,促進患者享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現在
糖尿病也能甜甜蜜蜜?
一起看看如何科學防控。
糖尿病:認知是關鍵
糖尿病是一種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受損導致的高血糖疾病,長期的高血糖狀態會損害身體多個器官,包括心臟、血管、眼睛、腎臟和神經系統等。然而,糖尿病并非不可控,關鍵在于我們如何認識和對待它。
一、 糖尿病有什么癥狀
多飲、多食、多尿、體重下降、傷口愈合緩慢、視力模糊等。
二、糖尿病的危害
急性并發癥包括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性高血糖綜合征等,而慢性并發癥則包括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腎病變和神經病變等,這些并發癥可能導致心肌梗死、卒中、失明、腎衰竭等嚴重后果。
三、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l 高風險人群
具備以下因素之一者為糖尿病高風險人群:
1.年齡≥40歲;
2.超重與肥胖[體重指數(BMI)≥24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
3.有糖尿病家族史;
4.缺乏體力活動;
5.高血壓;
6.血脂異常;
7.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
8.有巨大兒 (出生體重≥4Kg)分娩史或妊娠糖尿病史。
l 糖尿病前期人群
滿足以下條件之一者為糖尿病前期人群:
1、6.1mmol/L≤空腹血糖(FBG) <7.0mmol/L;
2、7.8mmol/L≤糖負荷2小時血糖(2hPG)<11.1mmol/L。
防治知識:科學引領,健康相伴
一、如何預防糖尿病
1. 高危人群應盡早進行糖尿病篩查。空腹血糖≥6.1mmol/L或隨機血糖≥7.8mmol/L的人,建議行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有利于早期發現糖尿病。
2.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干預的核心是合理膳食和適度運動。
(1) 均衡飲食:
食物種類多樣,均衡搭配。增加全谷物、豆類、蔬菜的攝入,這些食物富含纖維,有助于控制血糖。
多吃蔬菜,保證餐餐有蔬菜,每天攝入蔬菜500g,深色蔬菜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質,宜占每日攝入蔬菜總量的一半以上。
清淡飲食,少油少鹽。每日烹調油使用量宜控制在25g以內,食鹽攝入量宜限制在每天5g以內。
規律進餐,一日三餐及加餐的時間相對固定,保證全天總能量不變。
(2) 規律運動:
適當的運動可以控制血糖、增強胰島素作用、預防心血管疾病等。
以中等強度運動為佳,如快走、慢跑、騎車、太極拳、健身操等。
運動時間的選擇應在飯后1~2小時左右開始運動,每次運動持續時間約為30~60分鐘。
每周至少堅持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3) 健康體重: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風險因素,保持適宜的體重對于預防和管理糖尿病至關重要。
(4) 不吸煙:吸煙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戒煙對預防糖尿病至關重要。
(5) 限制飲酒:過量飲酒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建議限制飲酒量。
(6) 定期體檢:定期檢查血糖水平,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提倡從40歲開始每年檢測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檢測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時血糖,當空腹血糖≥6.1mmol/L或餐后2小時血糖≥7.8mmol/L時,應到醫院進行糖代謝評估。
(7) 管理壓力:長期壓力可能會影響血糖水平,學習壓力管理技巧,如冥想、深呼吸和瑜伽。
(8) 充足睡眠。
二、 如何管理糖尿病
1、糖尿病教育
患者及家屬需要接受糖尿病知識教育,了解疾病的危害、影響以及對家庭的影響,增強自我管理能力。
2、飲食治療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需養成和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保證食物的多樣性,遵循主食定量、蔬果奶豆豐富、少油、少鹽、少糖的原則,規律進餐,促進血糖穩定。
3、運動治療
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包括健步走、太極拳、騎車、羽毛球、深蹲、俯臥撐、舉啞鈴和彈力帶等運動。
4、藥物治療
1型糖尿病患者需終生使用胰島素,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飲食和運動干預下血糖控制不佳時,也需要遵醫囑服用藥物或使用胰島素。
5、自我血糖監測
定期監測血糖有助于了解血糖水平,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以調整治療方案。對于口服降糖藥物治療的患者,每月監測3-4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則需要更頻繁的監測。
普通測血糖方式(扎手指)
動態血糖監測儀(不需扎手指)
科室簡介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內分泌科共有醫護人員23人:其中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生2人、住院醫生3人,具有碩士學歷醫師3人,具備執業營養師及注冊營養師資格醫生1人;護士13人,其中糖尿病教育專科護士1人,糖尿病及糖尿病足專科護士1人,是博羅縣內唯一擁有專業營養師及糖尿病專科護士的科室。醫院通過推動診療服務專科化,為博羅縣及周邊群眾提供更加專業、技術更為精湛的診療服務,當好百姓健康衛士。
幸福源于健康,健康始于行動。讓我們攜手并進,以行動詮釋“糖尿病與幸福感同行”的理念,樂享健康幸福人生。
供稿:內分泌科 屈麗媛
一審:謝永康
二審:聶洪鈺
終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