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滿足群眾健康需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群眾所盼所想所感,著力解決群眾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通過“小切口”服務“大民生”,開展“醫”心為民辦實事系列行動,持續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做群眾信賴的“健康守護者”,筑牢人民健康堡壘。本期讓我們走進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醫療服務中心。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并不引人注目,卻又忙碌在醫院的各個地方,在患者遇到困難的時候出現,事了又拂衣去。他們默默無聞,大家早已習慣了對他們“喚之即來,呼之即去”,他們就是醫院窗口形象的第一站——醫療服務中心,他們以甜美的笑容和貼心的服務,為就診群眾帶來舒心愉悅的感受。作為醫院的“百科全書”,落實“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親切熱情的服務態度,讓前來就診群眾享受到優質的服務。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醫療服務中心(前身為客戶服務中心)成立于2018年5月,現有員工21名。主要負責咨詢、便民服務、預約掛號管理、門診滿意度調查、出院隨訪數據管理等工作。中心全體員工始終秉承敬業、愛院、團結、奉獻的精神,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用愛心、耐心、細心營造尊重、信任、和諧的醫患關系,用有溫度的服務,在醫院與患者之間架起緊密溝通的橋梁。
“三頭六臂”的客服“女神”
作為一名醫院客服人員,每天的工作極其瑣碎,有咨詢分診,有陪診送診,有溝通協調,有電話隨訪,還有幫患者端茶送水、尋找失物,有時甚至要承受一些患者的無名怒火。這些小事也很不起眼,但卻是就醫過程中的一部分,能讓患者從中得到極大的方便和欣慰。
有一天,該中心的工作人員發現一個小孩獨自坐在門診大廳,他說在等媽媽,問了同事,大家也不知道他是何時來的,是哪家的小孩。于是姑娘們當起了“保姆”的角色,一邊工作一邊時不時陪他聊天,拿零食給他吃,防止他走丟。臨近中午,小孩媽媽才來到醫療服務中心帶他走。原來,這位媽媽要帶著小的孩子去檢查,顧不上大的,又怕他走丟,便把他放在這里。“我們經常會碰到幫照看小孩的情況,有的還是襁褓中的小嬰兒,這也反映出群眾對我們很信任。”姑娘們笑著說。
幫找人的情況對她們而言,也是常碰到的事。此前,她們曾看見一個小男孩面對著墻壁站在一旁,身邊沒有家人。考慮到可能是走丟的小孩,便上前跟他交談,并抱著他去找家人。原來是有一對迷糊的父母相互以為孩子被對方帶著,都沒發現孩子已經走丟了。
細微之處見真情
他們不能像醫生一樣,春風化雨、救死扶傷,但他們仍舊在自己的崗位里,默默堅守自己的職責,盡心盡力的面對每一個患者。雷鋒精神也在每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散發著光和熱。
王先生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多年,在辦理入院過程中,突然頭暈不適,就在患者不知所措時。這時,醫療服務中心組長張嘉怡注意到了患者的不適,連忙熱情詢問王先生的就醫需求,隨后攙扶著王先生到診室做檢查,并在等候檢查期間為他倒來了一杯熱水,全程耐心的陪伴著,令王先生感動不已。檢查結束后,經醫院消化內科的治療,他的病情得到控制。王先生說每次在門診大廳時,碰到工作中的張嘉怡,都會親切地和他打招呼并關心他的病情,這讓他在就醫期間感受到了如同家人般的溫暖與關懷。
對于這些,社會工作部主任孫曉云認為,只要我們進步一小步,做好群眾就醫的“小幫手”,患者就醫體驗就會提升一大步,實現醫患雙贏的目的。這是也是“客服多承擔,患者少跑腿”創建承諾的體現。
偶然“拾金”,必然“不昧”
一個本能的舉動,一個善意的瞬間,是連系和諧醫患關系的紐帶,讓人溫暖,感動不已。
一天下午,一位患者把裝錢的包裹落在了住院樓的椅子上,幸虧客服人員及時發現,拿回了包裹,發現信封里裝有數萬元現金,他們明白失主一定非常焦急,要盡快聯系上。他們通過監控查找,終于找到并聯系到了丟失包裹的失主,他來取錢時非常感動,對客服人員激動地說:真是太謝謝你們了,這筆錢真的十分重要。
醫院時常會來一些五保戶患者,客服會主動一對一全程陪同就診,耐心的指導就診科室、健康碼、掛號流程、窗口繳費,直到患者就診完成離開院區,他們才會安心離開。 對于一些行動不便的患者,客服們也會扶持或提供輪椅協助病人完成就診流程,讓每一個患者都能感受到最好的服務。
醫療服務中心將繼續堅持人民至上,秉承“人民醫院為人民”的理念,將“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貫穿于醫療服務各環節,整體提升醫療服務的人性化、舒適化、智慧化、數字化水平,全力打造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人民醫院,全面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
供稿、供圖:新媒體運營中心 賴輝明
一審:孫曉云
二審:聶洪鈺
三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