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問題已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尤其是神經系統疾病影響著越來越多的家庭。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有超過5億人受到神經疾病的影響,尤其是中風、癲癇、帕金森病等高發病癥更是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家庭幸福。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群眾,他們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他們奔走于博羅的各個鄉鎮、社區,定期組織義診活動,全力以赴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切實關注群眾的健康需求。這次故事的主角,是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在雷鋒精神和醫者職責的指引下,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主任醫師陳光生時常會帶領著他的團隊為縣域百姓進行義診,并開展健康講座和科普宣教。自2016年成立醫院紅手環志愿者服務團以來,陳光生已帶領組織了數百次社區、村委會、單位及本院區等地的義診、健康講堂和腦卒中科普知識宣傳等活動,并連續多年榮獲中國卒中學會“優秀紅手環志愿者”及“優秀紅手環志愿單位”。
在講座中,他們會以生動形象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語言、以互動問答的方式、圖文并茂地從如何識別、預防、治療腦卒中等幾方面進行詳細講解,讓群眾了解到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的危害和吸煙、酗酒對健康的傷害。
同時也會詳細的叮囑群眾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過程中,要做到科學用藥、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平衡心理等方方面面。醫護人員還會通過工作、生活中接觸到的真實案例分享保健心得,讓群眾能夠對講座內容深刻且清晰,充分滿足了群眾對飲食保健、疾病預防等方面的知識需求,很好的引導群眾加強自我保健,養成健康生活習慣,也得到了群眾的無數好評。
陳光生表示:“神經內科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肩負著診斷和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重任。我們的使命是為每一位患者提供科學、精準、全面的醫療服務,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恢復健康。近幾年腦梗塞發病人數逐年上升,年輕化趨勢明顯,一旦發生腦梗塞,重可危及生命,遺留終身殘疾無法治愈,我們的愿景是成為患者信賴和依靠的醫療團隊,推動神經內科在縣域內的不斷發展,幫助到更多有需求的群眾。”
和心血管疾病一樣需要爭分奪秒的,是腦血管疾病。據悉,發生卒中后,80%以上的患者會遭遇腦梗死,特別是大動脈閉塞,每分鐘大約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每節約一分鐘,患者就多一分治愈的希望。在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正是這一批批“神內人”把守著神經系統這一“生命之門”,用每一分不懈的努力鑄造了一條暢通的“生命通道”。
2015年成為中國卒中中心聯盟成員單位,2016年獲中國卒中學會“卒中先鋒獎”,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獲中國卒中學會“優秀數據管理卒中中心”,2018年在縣級醫院神經內科領域率先開展了靜脈溶栓聯合介入取栓治療,2019年成為國家衛生健康委腦防委“示范防治卒中中心”……一個又一個里程碑,鋪就了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為患者開辟的“綠色通道”。
依托中國卒中中心聯盟單位的優勢,醫院神經內科不斷盤活醫療資源,于2022年聯合博羅縣域內24家醫療單位共同組成博羅縣卒中聯盟,不斷完善綠色通道,規范了卒中的救治和三級預防,縣域卒中快速救治能力和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為博羅及周邊地區患者造福。
如今,神經內科病房設有專門溶栓床,每年靜脈溶栓達百余例,近一年完成顱內外支架手術近50多臺,科室年均門診病人超2萬人次,住院病人超2200人次。此前,在中國卒中學會與美國心臟病協會共同發起的“急生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療醫療質量改進研究(IMPROVE)項目”中,榮獲“溶栓治療時間質量改進最佳獎”。
近年來,神經內科綜合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在腦血管病的診治領域不斷沉淀,神經內科在缺血性卒中的超急性期的溶栓及二級預防等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熟練開展血管內支架成形術、機械取栓術等腦血管病血管內治療術,特別是急性腦梗死的溶栓治療例數,更是位居全國前列。
在醫療服務中,神經內科同樣沒有絲毫松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從住院環境、醫療流程到醫務人員的態度,盡可能地為患者提供舒適、溫暖的服務,確保每位患者都能感受到被關心和重視。神經內科還特別設立了患者交流群,定期對患者進行回訪以及在群里發布健康生活、用藥知識等科普文章,將最新的醫學知識普及給廣大群眾,以便他們在生活中更好地進行自我監護。
面對未來,神經內科將繼續致力于深化技術革新,持續關注神經內科領域的最新技術與設備,引入更加先進的醫療技術,為患者提供更高效的診斷與治療方案;不斷拓展社區健康服務,積極開展更多形式的健康服務模式,深入社區與鄉村,為更多人群提供優質的健康服務,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進一步提升縣域內對卒中知識的整體認知和防治水平,為人民的健康事業貢獻更多力量!
供稿:新媒體運營中心 張洋鑫
一審:陳光生
二審:聶洪鈺
三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