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脊柱問題逐漸變成了許多人生活中的“不請之客”,從辛勤耕作的農民到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無一不希望得到解救。而在這條尋求健康之路上,脊柱外科就像是一盞明燈,為患者指引著方向。在無影燈下,不僅僅是技術的較量,更是醫者仁心的體現。每一次成功的手術,每一處細心的照料,都讓這個我院脊柱外科成為了患者心中的溫暖港灣。
精湛醫術
撫平患者擔憂
"醫生,我年紀那么大真的可以做手術嗎?這是做脊柱外科醫生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一位84歲高齡的奶奶反復腰腿痛、雙下肢麻木、間歇性跛行多年。近半月來病情不斷加重,雙下肢乏力、麻木加重,難以行走并尿失禁,已嚴重影響生活。于今年年初,到博羅縣人民醫院脊柱外科就診。經檢查,診斷田婆婆腰椎椎管狹窄嚴重,壓迫馬尾神經導致馬尾綜合征,有明確手術指征,但婆婆已84歲,合并有眾多基礎病,手術創傷大,風險高,而通過UBE技術進行減壓同樣可達到減壓的目的,且手術創傷小,出血少。最終于今年5月,在脊柱外科做好充分術前準備和麻醉科評估風險后,為田婆婆順利開展了手術,徹底減壓受壓的脊髓和馬尾神經,術中出血少。術后在脊柱外科醫護團隊的護理下,田婆婆恢復良好,下肢麻木感和乏力明顯好轉,術后第二天田婆婆在胸腰支具保護下下地行走。
術前MRI:腰3/4、腰4/5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嚴重、神經根受壓、馬尾神經冗余。
“每位患者的情況都不盡相同,我們要用心傾聽,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今年有一位周婆婆(化名)被腰痛反復2個多月,因為婆婆骨折后沒有得到規范的治療,未嚴格臥床,導致骨折不愈合且骨折壓縮明顯,給手術增加了難度。
為了不讓周婆婆繼續受腰疼折磨,脊柱外科謝翰接收到病人后立即與脊柱外科主任姚仕奮進行病例討論,當天安排婆婆入院后并快速完善術前準備。在姚仕奮的指導下,先行體位復位,得到足夠的進針空間后,順利行了經皮腰1椎體成形術。手術過程順利,術后第一天周婆婆即感覺腰痛明顯好轉,并可自行在腰背部支具保護下自行下地,術后第二天即出院回家。出院前周婆婆還拉著謝翰的雙手感謝道:謝謝醫生,現在一點都不疼,真后悔沒有早點來手術。
術前X線
術前CT
術前MRI
術后X線
暖心護理
用愛守護康復路
深夜,在脊柱外科的病房里,我們經常能聽見患者的呼喚,“護士,護士,我這個傷口又疼了……”脊柱外科夜班護士聽見后都會立刻前往查看情況,并細心調整患者的體位,查看傷口情況,幫助患者緩解疼痛。
“對待每一位患者,我們都要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護士長龍婷說道。在脊柱外科,這樣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從精心的傷口護理,到耐心的康復指導,每一個細節都凝聚著醫護人員的愛心。
龍婷帶領護理團隊為患者做床邊護理科普宣教
幫患者解決病痛的困擾是我院脊柱外科醫護人員的職責所在。無論是日常查房時的細致詢問,還是手術臺上的精準操作;無論是術后康復的悉心指導,還是對患者心理狀態的關注與疏導,他們都全力以赴。通過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為患者解除病痛。看到患者從痛苦中解脫出來,重新擁有健康的生活,是他們最大的欣慰和動力。同時,他們也積極開展科普宣傳,提高公眾對脊柱健康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從源頭上預防脊柱疾病的發生。
民生無小事,醫者顯仁心。博羅縣人民醫院脊柱外科的醫護人員用專業與溫情,為患者撐起一片溫暖的天空,讓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醫者仁心。他們將繼續秉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用精湛醫術守護百姓健康,用溫暖服務傳遞醫者大愛。
供稿:新媒體運營中心 葉毅艷
供圖:脊柱外科 謝翰、龍婷
一審:謝翰
二審:聶洪鈺
三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