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傷是這個職業的價值所在,心系患者是這個職業的精神坐標。于醫者而言,病人的康復是最大的回報,尤其在面對兇險病情的時候,這份醫者仁心更是盡顯無遺。
民之所望,醫之所向。面對群眾對更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的渴望,重癥醫學科(ICU)始終堅守“重醫德、精醫術、愛病人、講奉獻”的信念,努力讓群眾能享受到有溫度、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家庭探視情綿綿
模式溫馨護心田
在重癥醫學科(ICU),以一種家庭為中心的探視方式,正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他們精心設計了這一探視流程,旨在將患者家屬融入治療全程,構建起醫患、家屬緊密相連的共同體,全方位助力患者康復。
科學有序的流程安排
為確保探視過程科學有序,每周一到周五,重癥醫學科(ICU)都安排專人負責引導家屬探視。探視前,醫護人員先巡視病房,依據患者的病情狀況,如術后恢復情況等,靈活安排探視方式。對于剛經歷大手術的患者,可能會采用視頻探視,以減少對其身體恢復的干擾。隨后,工作人員會指導家屬完成登記、手衛生、穿戴防護用品等準備工作,確保探視過程的安全與衛生。
探視期間,重癥醫學科主任陳勁飛會與管床護士陪伴在側。陳勁飛以高度的責任心和耐心,細心地給患者家屬講解患者情況。無論是患者當天復雜的病情變化,還是各項治療進展與后續方案,他都講解得條理清晰、通俗易懂。同時,根據患者體征情況,他安排護士長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深入了解該患者的生活習慣,制定更貼合患者的治療與康復計劃提供依據。醫護人員親自示范并指導家屬為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關節鍛煉、按摩等康復操作,不放過任何一個有助于患者恢復的細節。面對患者和家屬可能出現的焦慮情緒,他們總能以溫和的態度、專業的疏導,給予患者安慰與鼓勵。
延續護理愛不斷
健康守護永相連
36 歲的準媽媽小靖(化名)前些天午飯后突感下腹疼痛并嘔吐,家屬緊急將其送往醫院。由于小靖是高齡產婦,且伴有糖尿病合并妊娠、甲狀腺功能障礙等多種疾病,醫生診斷后決定為她實施急診插管全麻下的子宮下段剖宮產術。慶幸的是手術順利,寶寶平安降生。
然而術后,小靖卻出現呼吸困難、無法脫離呼吸機等狀況,隨即被轉入重癥醫學科(ICU)作進一步治療。
待小靖轉入產科病房后,重癥醫學科醫護人員關心小靜恢復情況,安排專科護士進行延續性護理工作。
值班組長仔細地檢查小靜轉科后的管道及皮膚的清潔,傾聽患者的需要與不適感并認真指導小靖進行床上功能鍛煉,不厭其煩地叮囑家屬護理的注意事項。
即使小靜身體逐漸恢復,重癥醫學科的醫護人員也未曾松懈,持續關注她的恢復進程,定期前來查看咳嗽咳痰等狀況,及時給予專業的護理建議。
重癥醫學科護理團隊進行延續性護理
在進行延續性護理的過程中,也會有患者家屬或護工依從性欠佳、護理效果未達預期等,但重癥醫學科(ICU)的護理人員秉持著高度負責的精神,積極與病房護士長、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共同探尋解決方案。他們深知每一位患者的健康都關乎一個家庭的幸福,所以在每一個護理環節都竭盡全力,用行動詮釋著醫護人員的使命與擔當,讓患者在康復之路上感受到溫暖與希望。
重癥醫學科是一個離死亡最近的地方,也是一個離希望最近的地方。
從家庭模式化探視的溫馨實施,到延續性護理的緊密跟進,每一個細節都凝聚著醫護人員對患者健康與幸福的深切承諾。正是這些看似微小卻至關重要的努力,構建起了醫患之間信任的橋梁,讓愛與希望在每一次治療與護理中傳遞,為患者點亮了回歸健康生活的明燈。
供稿、供圖:新媒體運營中心 魏廷恩
一審:陳勁飛
二審:聶洪鈺
三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