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以提升醫療技術水平為核心,不斷加強重點專科和優勢學科建設,提高專科診療水平,打造了一批優勢顯著、特色鮮明的專科群,走出了一條以專科建設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為醫院綜合實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撐,助推醫院高質量發展落地落實。本期,讓我們聚焦心血管內科。
填補縣域多項醫療技術空白
獨立開科,開啟心血管內科高質量發展之路;先后開展多項高難度介入技術,填補縣域多項醫療技術空白;建立胸痛中心,進一步縮短“門球時間”……在心血管內科副主任謝桂庭的帶領之下,心血管內科錨定讓基層老百姓更有“醫”靠的大方向,一路乘風破浪,實現從無到有,再到技術不斷成熟、廣惠于民。
在內科領域,心血管內科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以專業、高超的技術,成為縣域內乃至全市先進水平的心血管內科專科。他們勇于突破,以醫聯體派駐專家謝桂庭為學科帶頭人,科室先后開展了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電生理檢查+射頻消融術、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先天性房間隔缺損封堵術、左心耳封堵術、胸主動脈夾層腔內隔絕術、腹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心臟再同步治療心律轉復除顫器(CRTD)植入術等多項高難度介入技術,填補了縣域多項醫療技術空白,處于同級別醫院領先水平。
成立胸痛中心暢通救心“高速路”
早在2020年10月,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就已啟動胸痛中心建設,對照中國胸痛中心建設標準,通過搭建區域胸痛急救網、信息終端實現實時共享、強化培訓等措施,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整合了基層醫院、院前急救系統與院內綠色通道,形成區域協同救治體系,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和優化胸痛患者診治流程,使胸痛中心運行逐漸規范,“門球時間”等關鍵質控指標大大縮短,為眾多心梗患者贏得了寶貴的“黃金時間”。
這幾年來,在醫院的支持下,通過胸痛中心的建設,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將救治力量從院內擴展到縣域。科室團隊積極推動院際合作平臺建設,通過下基層、進社區,向群眾宣傳院前救治理念;通過醫共體網絡建設,實現快速轉診以提升救治效果;通過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改善長期救治成效。整合了基層醫院、院前急救系統與院內綠色通道,形成區域協同救治體系,提升了胸痛患者的整體救治效率,為眾多心梗患者贏得了寶貴的“黃金時間”。2023年正式通過中國胸痛中心認證,成為國家級標準版胸痛中心。這標志著醫院的胸痛管理體系、技術力量和綜合救治能力達到國家級水平,也標志著心血管學科發展跨上新臺階。
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輸血不如造血”,謝桂庭堅持把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作為醫聯體建設工作的重點,用精湛的技術水平反哺家鄉,帶領團隊全力救治患者,給諸多家庭帶去福音。
科室成立以來,謝桂庭立了不少“規矩”,如每個星期進行內部授課,每一位醫生都是講師。這也鞭策著醫生時刻保持主動學習的勁頭,關注最前沿的醫療技術走向,進一步豐富理論知識。此外,還鍛煉了醫生的表達能力,促使醫生的綜合能力不斷提升。這一舉措在實際的診療中顯現出成效:團隊醫生對于患者病情的處理更加專業,對于各項藥物的使用也更加熟悉,哪怕是一張處方藥單,也能充分顯現出醫生的診療實力。
△謝桂庭與團隊討論病例
為了引進新技術,科室不斷派醫生外出進修、學習,時間往往長達半年至一年,學成歸來后,謝桂庭又要求以老帶新的形式將新技術傳授給更多人。謝桂庭還針對醫生的年齡梯度進行詳細規劃,為醫生的成長與晉升預留通道。幾年來不斷完善的梯隊建設機制,為學科建設打下了穩固的人才根基和救治模式,全方位、多層次提升了科室救治水平。
醫學就像是一條在海上乘風破浪的船,需要有優秀掌舵人,更需要船員們團結協作,才能櫛風沐雨,迎風而上。近年來,心血管內科不斷強化業務發展,壯大業務技術力量,購進先進醫療設備,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創新工作機制,大力培養學科帶頭人,注重新技術、新業務的推廣應用,全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為醫院的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供稿:新媒體運營中心 賴輝明
一審:林立程
二審:聶洪鈺
終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