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0歲的張阿姨(化名)因“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癌前病變)”在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成功接受了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術后,患者家屬激動地表示:“沒想到!微創手術傷口可以這么小,也沒想到術后恢復這么快,更沒想到醫護團隊的關懷如此細致。
“小孔”里的生命保衛戰
“我母親之前很怕手術,總說‘開膛破肚’太遭罪。”張阿姨的女兒回憶道,“兩年前我媽媽就出現經期延長,在外院診斷是子宮內膜增生,今年初就發展為局灶非典型增生,醫生建議切除子宮,起初她一聽需要開腹就開始擔心了。”
聽聞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婦科是市臨床重點專科。輾轉來到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后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婦科盧惠瓊主任醫師團隊發現張阿姨的子宮體積異常增大,“超聲顯示子宮如孕2個多月大小,相當于正常子宮的3倍。經過她們縝密的評估后,決定采用腹腔鏡微創技術。“手術只需在腹部打3個鑰匙孔大小的切口,創傷小、出血少,術后當天即可下床。”盧惠瓊介紹。
張阿姨入院后經過一系列檢查,最終在三月初手術順利完成。術后病理排除了惡性病變,張阿姨腹部僅留下3個不足1厘米的疤痕。小編見到張阿姨時,她正在走廊悠閑散著步,等女兒結賬后回家。聽到小編問及恢復情況,低頭掀起病號服下擺的一角,露出腹部貼著的敷料,語氣里帶著幾分輕松:“現在能自己上廁所,傷口也不疼——喏,就這幾個小口子,不仔細看都瞧不出來。”
談及護理團隊,家屬欣慰道:“術后護士每天定時為母親清潔傷口,動作細致專業;咳嗽時她們輕拍背部幫助緩解,還遞上溫水潤喉;聽說母親貧血,護士主動推薦了紅棗、豬肝這些補血食物,連‘飯后半小時再喝水’的細節都反復提醒,真是細心。”最讓張阿姨感動的是,一次阿姨的女兒不在身邊,護士發現她因貧血手腳冰涼,特意送來暖水袋,還細心用毛巾裹好避免燙傷。
技術+人文:
滿意的“雙重答卷”
在小編探訪中,一個細節令人印象深刻:張阿姨的術后康復計劃表上,不僅標注了用藥時間和檢查項目,還用紅筆寫著:建議“每日散步10分鐘”與“聽戲曲放松心情”的筆記。
“醫療技術解決的是病痛,而人文關懷治愈的是人心。”護士長李惠容表示,科室近年來推行“加速康復外科(ERAS)”理念,從術前心理疏導到術后疼痛管理,全程注重患者體驗,從而展現出婦科團隊對“技術+人文”雙重關懷的追求。
出院前,張阿姨家屬帶來一束花并將手寫感謝卡交給盧惠瓊及婦科醫護團隊,這束花有康乃馨、玫瑰與向日葵,它們象征堅韌與希望。
“媽媽說,這次住院像‘闖了次鬼門關’,但因為有了婦科的醫生和護士,她覺得自己是被穩穩托住的。”家屬對小編說。而盧惠瓊的回應同樣樸實:“我們只是用專業做了該做的事。患者笑著出院,就是最好的回報。”
婦科團隊始終把患者的需求與感受放在心頭,秉持 “以患者為中心” 的服務理念,憑借扎實的醫術與暖心的關懷,幫助患者闖過疾病難關,這份對患者細致入微的守護,早已化作科室前行的動力。今后,團隊會持續精進醫療技術,深化人文關懷,全力為女性健康保駕護航,書寫科室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
供稿、供圖:新媒體運營中心 魏廷恩
一審:甘秀華
二審:聶洪鈺
三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