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生命的不可逆轉,人們常因恐懼死亡而不惜代價進行“治療”,殊不知這只會徒增患者身心痛苦。
2017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安寧療護實踐指南(試行)》,明確 “安寧療護” 包含臨終關懷、舒緩醫療、姑息治療。對于晚期癌癥、器官衰竭等無法治愈的疾病患者,當醫學手段已無法逆轉病情時,現代醫學會選擇以另一種方式守護生命,從身體、心理、精神及人文等方面給予關懷,控制病痛提升患者生命質量。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腫瘤科貫徹落實指南,通過多學科協作開展癥狀精準控制、舒適護理升級、人文關懷浸潤及延續性照護服務。安寧療護既能幫助患者有尊嚴地走完最后一程,也能慰藉家屬,實現 “逝者安詳、生者安寧、觀者安順”。當下,更多人意識到生命終點更重 “質量”,安寧療護正以溫暖陪伴,給予患者所需的關愛與舒適。
另一種守護
用專業與溫度照亮生命歸途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腫瘤科構建了融合現代醫學、中醫特色和人文關懷的安寧療護體系。以現代醫學為基礎,建立標準化癥狀管理流程,通過“評估-干預-再評估”的閉環模式,系統性地為患者緩解各種不適癥狀。癌痛規范化治療病房是腫瘤科開展精準醫療的重要平臺,醫生會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藥物方案,同時配合音樂療法等非藥物干預手段,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中醫傳統療法在安寧療護工作中發揮著獨特作用。針對化療后嘔吐采用穴位貼敷,對骨轉移疼痛運用中藥外敷,通過耳穴壓豆幫助患者放松心情、改善睡眠。張阿姨(化名)在接受中藥貼敷和定制化飲食護理后,嘔吐癥狀明顯改善,身心狀態得到同步提升。腫瘤科將這些傳統療法與現代醫學相輔相成,為患者帶來了更全面的照護體驗。
護理團隊是連接醫療技術與患者感受的重要橋梁。從口腔清潔到體位調整,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護士們會抽出空余的時間與情緒低落的患者進行交談,傾聽他們的心聲,幫助他們解開心結。
從癥狀控制到生活照護,從現代醫療到傳統智慧,不同維度的醫療措施在協作中形成照護合力。腫瘤科始終以專業為基石、以關懷為紐帶,讓每一位患者都能在舒適與安寧中感受對生命的尊重。
多一種選擇
不是放棄治療而是溫暖最后時光
當現代醫學觸及的邊界,如何讓生命優雅謝幕成為重要命題。28 歲的小玲(化名)不幸患上尤文肉瘤,歷經多次化療和手術,病情仍持續惡化。患者和家屬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接受安寧療護,腫瘤科團隊立即為她定制個性化照護。
疼痛管理上,團隊使用鎮痛泵與藥物結合,精心調整,將她的疼痛評分(10分制評估)從 8 分降到 3 分,讓她能稍感舒適。管床護士會每周與小玲談心,聆聽她未完成的心愿并給予開導。在家庭關懷方面,護士們悉心教會家屬按摩手法,讓家屬也能參與到對小玲的護理中,通過按摩緩解小玲的肌肉僵硬,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讓家屬能更專注地陪伴小玲度過最后的時光。
臨終前,小玲對父親說:“護士節快到了,替我送個蛋糕給護士姐姐們吧。” 在她離世后的護士節,父親帶著蛋糕來到科室,哽咽道:“謝謝你們讓她最后的日子有了笑容。” 這簡單的話語,飽含著家屬對安寧療護團隊深深的感激,也見證了安寧療護的溫暖與力量。
安寧療護在人們心中仍是一根刺,為消除公眾對 “臨終放棄” 的誤解,醫護人員通過一對一宣教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案例普及安寧療護理念,讓更多人理解這是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
多一份關懷
不是單純治療而是全心陪伴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腫瘤科的護理服務始終秉持人文關懷理念,除安寧療護外,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將專業照護延伸至每一位需要的患者。護理團隊不僅在日常工作中展現專業素養,更在細節處傳遞溫暖:當患者化療后嘔吐不止時,護士會輕拍后背耐心陪伴;為臥床患者翻身時,總會用軟墊細心保護脆弱的關節;面對焦慮失眠的患者,護士們輕聲細語地安撫疏導情緒。
針對行動不便的患者群體,科室建立了完善的延續護理服務體系。專業的護理人員定期上門提供PICC導管維護、傷口換藥等基礎護理服務,確保患者在家中也能獲得與院內同等質量的照護。
多年來,腫瘤科護理團隊以“緩解痛苦、守護尊嚴”為服務要求,構建了“精準醫療+全程照護”的服務模式。這些努力獲得廣泛認可,科室先后獲評醫院“優秀護理集體”“院長嘉獎科室”等榮譽,近年來收到21面錦旗和40余封感謝信。一位患者家屬這樣寫道:“你們用溫暖的雙手,托住了我們全家最艱難的時刻。”這正是對護理服務最好的肯定。
供稿:新媒體運營中心 魏廷恩
供圖:腫瘤科
一審:張美霞
二審:聶洪鈺
三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