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有一支充滿活力且專業素養過硬的護理團隊。團隊成員涵蓋主管護師、護師及護士,形成“經驗骨干引領、創新新銳助力”的老中青結合梯隊。我們始終秉持“患者至上”的服務理念,以規范化的流程、精準化的操作和人性化的關懷,致力于為每一位患者提供優質、高效、有溫度的護理服務。
在內鏡中心里,12名護理人員組成了一支精銳的隊伍——3名主管護師、8名護師與1名護士。團隊成員均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護理技能,熟練掌握胃鏡、腸鏡、支氣管鏡等多種內鏡檢查及治療的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和術后等護理工作。面對復雜病情,團隊能夠迅速、準確地做出判斷和處理。
李先生因消化道大出血深夜被緊急送至內鏡中心做監護處理,監測儀警報響起的第一時間,團隊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與醫生緊密配合,僅用十余分鐘便完成內鏡下止血治療。當監護儀的心跳聲回歸平穩的那一刻,這場生死競速憑借精準的操作和高效的搶救,化為生的希望。
技術的精進永無止境。近年來,團隊將目光投向“舒適化醫療”,率先引入無痛內鏡護理模式。結合個性化的心理疏導和麻醉前后的精細化護理,顯著減輕了患者檢查中的痛苦與焦慮。一位老年患者起初因恐懼緊攥護士的手顫抖道:“我這輩子最怕做胃鏡……”但在團隊全程耐心安撫和專業操作下,檢查結束后她感慨:“沒想到能這么順利。”該模式不僅獲得患者及家屬的高度認可,更使內鏡檢查的接受度大幅提升。
在內鏡中心,盡管面對的是冰冷的器械和嚴謹的診療流程,我們的工作卻始終充滿溫度。這里不僅是技術精湛的醫療戰場,更是見證人性溫度的生命驛站。
某日清晨,消化內科來電,有位食管異物患者需緊急行胃鏡取物術。護工推著張婆婆(化名)進入檢查室,我一眼看到蜷縮在輪椅上的婆婆,她雙手死死攥著扶手,指節發白。護士溫妙玲快步上前,蹲下身輕輕托住老人的胳膊:“阿婆,咱們慢慢來。”老人突然抓住溫妙玲的衣袖,聲音發顫:“姑娘,他們說要把管子插進喉嚨,我、我害怕啊……”
“您先含住這瓶麻藥,慢慢咽下去。”我扶住老人顫抖的肩膀,輕聲解釋,“喉嚨麻了會舒服很多,我們全程陪著您。”我和溫妙玲扶著張阿婆躺在檢查床上安慰著她。
操作臺上,我全程站在張阿婆左側,胃鏡剛進到咽喉部,監護儀的心跳聲驟然急促。老人冰涼的手緊緊抓住床沿,指甲幾乎陷進金屬邊縫里。我發現后立刻握住她的手說:“您抓著我吧。”阿婆掌心的老繭硌到我有不適感,監護儀紅光在閃爍著,我又能感覺到她的指甲一點點掐進我的手背。
直到取出了卡在她食管里的雞骨頭,拔管時阿婆突然干嘔,我側身拿來紙巾順勢擦凈口角的口水及她額頭的冷汗。在我正整理器械時,衣擺被她輕輕扯住:“阿妹,你手真暖和。”說完她從褪色的碎花布包里摸出個橘子,“這橘子自家樹上結的,甜。”橘子皮已經發皺,卻散發著陽光曬過的清香。
在這個充滿消毒水味的空間里,我們給予患者的不僅是精準的醫療操作,更是用36.5℃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器械。醫學是冷的,但護理是熱的;鏡子是涼的,但手心是暖的,愿這份記錄,讓每一份付出被看見,讓每一寸溫柔被銘記。
多年來,我們在專業道路上不斷精進,用責任守護生命,用愛心溫暖患者。2018年,我們團隊榮獲護理技能競賽“五常法改善工作環境”二等獎;2022年,獲得“優秀護理質量改善項目”競賽三等獎;2021-2024年度,連續四次獲得“感控優秀護理團隊”稱號,感控護士也連續四年被評為“感控優秀護士”;2025年,在“三級醫院等級評審護理知識”競賽中榮獲三等獎,并培養出2名護理骨干。就在今年5.12護士節,醫院授予我們內鏡中心“優秀護理集體”稱號,這是對我們工作的又一次肯定。
衷心感謝團隊每一位成員的辛勤付出與無私奉獻。正是大家的團結協作和精益求精,才讓我們這個集體不斷突破、持續進步。這份榮譽屬于團隊中的每一個人,是你們用專業與愛心共同鑄就的成果。
“以專業守護生命,以溫情點亮希望”——這不僅是我們的工作信條,更是融入血脈的使命擔當。在內鏡護理這個特殊的崗位上,我們以“毫米級”的精準要求自己,用技術筑牢安全防線,用仁心溫暖每位患者。我們深知,手中的內鏡不僅是診療工具,更是托付生命的重器;這份工作不僅是職業選擇,更是一生無悔的事業追求。未來,我們將始終以“鏡”益求精的匠心、“鏡”心盡力的仁心、“鏡”誠協作的同心,在消化道的方寸之間,守護每一盞生命之燈長明!
供稿、供圖:內鏡中心 黃美園
一審:黃美園
二審:聶洪鈺
三審:張璐